文章来源(2024-advanced science-Micro-Engineered Organoid-on-a-Chip Based on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to Predict Immunotherapy Responses of HCC Patients)
文献总结: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基于间充质基质细胞(MSC)的微流控类器官芯片(organoid-on-a-chip)平台,用于模拟肝细胞癌(HCC)的肿瘤微环境(TME),并预测患者对免疫治疗(如抗PD-L1药物)的响应。通过结合患者来源的类器官(PDO)、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和MSC,该平台实现了高通量药物筛选,显著提高了HCC类器官培养的成功率和效率,同时更精确地模拟了肿瘤免疫微环境。
图1:微流控芯片设计与功能
研究内容:展示多层微流控芯片的结构,包括药物输送层(Y通道)、细胞加载层(X通道)和底部微孔阵列(36个单元,每个单元含19个U型微孔)。芯片通过湍流应力实现细胞均匀分布,缩短类器官培养时间(7天),并提高尺寸均一性(与传统96孔板相比)。
关键结论:芯片设计优化了高通量药物筛选流程,降低成本和时间。
图2:MSC促进HCC-PDO培养
研究内容:
MSC与HCC活检或手术样本共培养,将活检来源的PDO成功率从27%提升至54%,并加速PDO生长(MSC分泌条件培养基CM具有协同作用)。
免疫荧光显示MSC共培养的PDO高表达AFP(肝癌标志物)、Vimentin(间质标志)和Ki67(增殖标志),更接近原发肿瘤特性。
关键结论:MSC通过旁分泌因子支持PDO生长,模拟肿瘤微环境中的基质细胞作用。
图3:MSC与CAF在促进PDO生长中的等效性
研究内容:
自体癌症相关成纤维细胞(CAF)与异体MSC在促进PDO生长方面效果相似(生长曲线一致)。
RNA测序显示,低传代MSC(P5)经肿瘤条件培养基诱导后,基因表达谱接近CAF(如肿瘤生长、免疫抑制相关基因上调),而高传代MSC(P10)失去此能力。
关键结论:MSC可分化为CAF样细胞,但传代次数影响其功能,P5-P8为最佳使用阶段。
图4:MSC促进单核细胞存活及M2极化
研究内容:
MSC与PBMC共培养显著提高单核细胞(CD14+)存活率(持续15天),并诱导其分化为M2型巨噬细胞(CD163+、IL-10、Arg-1高表达)。
MSC-PDO-PBMC模型重现原发肿瘤TME特征,包括大量CD14+巨噬细胞浸润和免疫抑制表型。
关键结论:MSC通过细胞接触和分泌因子维持免疫抑制性TME,模拟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作用。
图5:化疗/靶向药物敏感性测试
研究内容:
MSC-PDO-PBMC模型与传统PDO模型对化疗药物(奥沙利铂、5-FU、顺铂)和靶向药(索拉非尼)的敏感性一致,但芯片平台缩短检测时间。
CD44阳性PDO(如PDO15)对索拉非尼耐药,与患者临床反应一致。
关键结论:模型可准确预测化疗/靶向药物疗效,芯片平台提高通量。
图6:免疫治疗预测的精准性
研究内容:
MSC共培养上调PD-L1表达(肿瘤细胞和巨噬细胞),增强抗PD-L1药物(Atezolizumab)的敏感性。
临床耐药患者(PDO25)的模型显示CD38高表达,与抗PD-L1耐药相关;敏感患者(PDO26)模型预测结果与临床部分缓解(PR)一致。
关键结论:MSC-PDO-PBMC模型比传统PDO更精准预测免疫治疗响应,避免假阳性。
研究创新点:
技术突破:微流控芯片整合TME(MSC、PBMC、PDO),实现高通量、均一化药物筛选。
临床价值:将活检PDO培养成功率提高至54%,缩短培养时间至1-2周,助力个性化治疗。
机制揭示:MSC通过分化为CAF样细胞和诱导M2巨噬细胞极化,模拟免疫抑制微环境。
应用前景:该平台为HCC免疫治疗疗效预测提供新工具,尤其适用于PD-L1表达阴性或免疫浸润不足患者的用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