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有人欢喜有人愁。跟往年的任何一次期中考试一样,我们接到很多开心的反馈和不开心的叹息。
有学生进步了十几二十名,有学生退步到了中游,还有直线下滑到末尾的。
昨晚一位家长打电话给我,孩子是初二,这次尤其考得差。双减之后,孩子没怎么补课。因为妈妈想让孩子放松下,只偶尔补了几次数学。
光骂孩子没有用,也不需要冷嘲热讽的表示自己早已料到这个结果。这些做法只能导致孩子的情绪更糟糕或愤怒,没有任何好处。尤其对于即将中考或高考的学生。哪怕小学生,也不能骂。
其实双减后更考验的是父母的担当。优秀的父母不在于学历的高低、文化的多少,而在于是否有责任意识。陪伴是责任,养育是责任,以身作则是责任。履行父母的责任,就是对孩子人生负责。双减之后,更拼父母的认知、规划、监督,更拼家长的“软实力”,更考验家长的养育能力。
怎么做呢?
第一,一定要跟孩子一起认真的、细致的、客观的分析退步的原因。不要玩手机,出差,工作忙为借口了,你现在要跟孩子一起面对复杂的原因。如果你不会,借助第三方。
无非是:基础牢固吗?复习全面吗?考试心态?考题难度?等。
第二,辨别看待考试结果。成绩一直好的这次没考好,家长鼓励鼓励就是了,不要太紧张,要相信孩子。底子还在的,不用担心一下子就彻底掉队了。如果成绩浮动很大,要关注孩子的优势和劣势。薄弱环节(或科目)一定要及时发现、改正。怎么改?其实就是一句话,针对薄弱科目重点辅导、学习。(本文先不谈怎么重点辅导)
但还是想说句话,初中真的是大浪淘沙,小学差不多的成绩,到了初中就逐渐筛选出来了。基础知识一定要夯实。这个非常重要。不能掉队,一定要紧紧咬住第一梯队的分数线,保持在第一梯队里,你才有冲刺的资格。最后阶段不要茫然无措,选最容易提分的科目疯狂补,文科类需要背的知识点加强力度,单词背诵加强。
第三,家长绝对不能一味抱怨孩子。坚决要打住!要给到孩子建设性意见。
说完了以上三个步骤,还有一点最想说的:家长尽量多抽时间陪伴孩子,给予孩子学习的力量,不要制造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