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畈畈之辈
这是一个旧闻,不知你有没有看过。
甘相伟,一个来自湖北广水的“农二代”,在北京大学一边当保安,一边自学,最终被北大中文系录取,同时他还出版了一本自传性质的个人文集《站着上北大》,更是惊动北大校长亲自为他作序,成为“保安出书第一人”,“底层励志教科书”。
到底是怎样的努力,让他看起来毫不费力,翻开他的这本书中,我们能从中找到所有的答案。
学生时代的甘相伟,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孤儿寡母眼看着天都要塌下来的时候,所幸的是他的“三爹”走进了他们的生活,忠厚老实的“三爹”,用吃苦耐劳和羸弱的身躯扛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一家人相互扶持,跌跌撞撞地走过来,尽管生活仍然穷苦,但总算有了一点蔚藉。
“三爹”可以说是甘相伟人生中的一个贵人,是他的无私奉献和担当,让甘相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立志要靠读书改变命运,让他和母亲过上好日子。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从小学到初中,凭着不服输的劲头和不懈努力,他终于考上了当地的重点高中,只是新奇兴奋没过多久,他就受到了现实的打击,在城里的学校,岀身农村的他,显得格格不入,曾经引以为傲的优势也微不足道。这一切,让他感到深深的自卑和压抑,为了逃避,当时的他一意孤行地选择了退学。
看到儿时伙伴缀学打工回来,一个个光鲜亮丽,他以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满怀改变命运的渴望他去了传说中的大上海。
可是,一个学生,不读书,还能干什么呢?
除了出卖体力,还是出卖体力。
工地上扛钢筋、扛水泥,高楼上擦玻璃,每天累死累活工作十几个小时,却只能拿微薄的薪水,看不到任何希望和前途,他越来越想念学校。于是,他决定回去认错,因为他想明白了,对于他这样贫困家庭的孩子,在现实面前是没有选择的,只有坚持读书,才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岀路,同时也坚定了要考上北大的梦想。
就在甘相伟踌躇满志之时,命运和他开了一个玩笑,因为高考发挥失常,他最终和北大失之交臂,不得已上了一所普通的大学。
大学三年,沉重的债务压力,甘相伟丝毫不敢懈怠,一边努力读书,一边积累经验,期望有朝一日赚钱回报父母。
毕业后,通过观察他瞄准了既能锻炼人又能出成绩的销售行业,又因为一直关注教育领域,他选择了一家做教育产品的公司,推销教材和网络课程。在用心琢磨和钻研后,甘相伟把这份工作做得很出色,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离开。事后他总结了一下,一是他虽然想赚钱,可是没有赚大钱的野心和欲望;二是看到那些教材和课程很好很实用,可是也很贵,想到和自己一样出身贫穷家庭的孩子根本买不起,他感到难过,觉得这不是他的价值追求。
在兜兜转转中,甘相伟又在广州和佛山等地工作了一段时间,身处经济繁荣的城市,精神世界越来越失落,他经常反省,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他渴望的价值追求到底在哪里?心中那个缭绕不去的“北大梦”还能实现吗?
就在这时,机缘巧合,一个亲戚要到北京做生意,问他去不去?一听说是北京,没有丝毫犹豫,他递交辞呈简单收拾一下就跟着去了。
到北京后,甘相伟起先在朝阳郊区的一所打工子弟学校做语文教师,想稳定下来再去北大看看,哪怕感受一下北大的人文气息也好。但实在等得心焦,于是,在一个周末,他迫不及待坐上了去北大的公交车。也就是这次,促成了他和北大的缘分。
当时在北大参观完准备离开之际,他看到一栋教学楼的大厅里,一位年轻的保安,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文学书籍,旁若无人地看着。他很好奇,保安一般都是站岗值勤的,怎么还有这样好的环境看书呢?他主动上前搭讪,一打听才知道,北大保安大队里有鼓励保安员学习的传统,对于一些刻苦求学的保安员,还会提供方便。甘相伟动心了,心想如果自己也能来这里上班该多好啊。
不得不说,甘相伟真的很幸运,回去后过了一天,那个搭讪认识的老乡告诉他,北大还在招聘保安,你可以过来试试。
面试中,诚实好学的甘相伟给队长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简单询问过后,他轻松过关,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在北大工作的机会。
在北大,甘相伟如鱼得水。工作中,他兢兢业业,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保安的本分。工作外,他抓紧一切时间学习,一方面,他充分利用北大的资源,和考进北大的天之骄子一样,听名师学者的讲课讲座,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另一方面,有幸接触到明人明星,国家政要来北大演讲,自己的视野大开。
除此以外,还有保安队里那些“牛人“们,也时刻激励着他。
副队长刚来的时候,只有初中文化,通过勤奋好学,竟然先后获得:北大法律自考专科证书、清华大学法学本科毕业证、中央党校经济管理本科毕业证、律师执业资格证、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证。成了名副其实的“学历哥”。
同样来自农村贫苦人家的张君成,辍学后在北大当保安,凭着业余时间的刻苦学习,拿到了北大专科毕业证,成为一所学校的教师,后来又成了某中专学校副校长。
就是这种你追我赶,互相激励的学习氛围,深深地影响着甘相伟,让他立志也要在北大做出一番成绩。
回看甘相伟和这些草根励志者的经历,你会发现,好像也没有什么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情,有的只是默默无闻和持续的努力,如果非要说他们只是幸运,那也是因为他们出身农村的背景赋予了他们吃苦耐劳,刻苦求学的精神,才引来了很多的学者老师的帮助和关心。师者,没有哪个不喜欢勤奋好学的后生。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不禁让我想起了身边的一个朋友,同样是来自贫困农村,十年前来到北京,她就立志:来了就没打算回去。深知自己学历不高,她报考了北京的某大学,一边工作一边参加成人高考,每天马不停蹄地学习充电,数年如一日。现在的她,已经实现了自己当初的梦想,在北京有房有车,还开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过上了中产阶级的生活。
虽然今天的很多人都喊着阶层固化,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任何朝代,学习,都是阶层上升的唯一通道。
对于寒门之子,唯有学习,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无戒365极限挑战营日更第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