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天,墨子的弟子问他:“老师,人是说话多好还是说话少好呢?”墨子思考片刻后,说:“你看,田间的青蛙每天都叫个不停,把自己弄得口干舌燥,但是人们都不予理睬;而雄鸡每天只是啼鸣几声,人们就应声而起。”
这个比喻很好的说明了话贵在精而不在多。
02
1948年,英国牛津大学举办了一次“成功奥秘”讲座,邀请的是当时声誉登峰造极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演讲前,各种媒体就开始了热烈的炒作,各界人士翘首以盼讲座的到来。演讲的那一天,会场上人山人海。全世界各大新闻媒体都到齐了。人们都在等着听这位成功的政治家、外交家的“成功秘诀"。
只见丘吉尔走上讲台,两眼注视着观众,用手势止住大家雷动的掌声,说:“我的成功秘诀有三个:第一,决不放弃;第二,决不、决不放弃;第三,决不、决不、决不放弃!我的演讲结束了!”说完,他就走下了讲台。 会场上沉寂了一分钟后,突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那掌声经久不息。
这可以算是历史上最简短的一次演讲,但却非常有力!
成功的人不放弃,放弃的人绝不会成功。找准了目标,就该持之以恒。萧秋水老师说:“水滴石穿,需要时间。时间不到,石头上连浅坑都不会有。”“在不曾起风的日子,默默耕耘,不断地做到好,更好,最好,然后可能有机会降临,脱颖而出。”
03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有趣,励志,许多精彩的桥段。其中有一段印象深刻:
工程学课堂上,老教授问:“机器是什么?”
特立独行,有思想,重实践的主人公兰柯说:“机器就是减少人劳动力的东西。”
教授要兰柯说明白点。
兰柯进一步解释:“任何使工作简化,节约时间的工具都是机器。比如夏天天热,只要按下按钮,就会产生气流,电风扇就是机器;跟远方的朋友聊天,用的电话,就是机器;计算机一秒百万次换算,也是机器。”
教授很不满意这样的答案,换另一个学霸来回答。
学霸滔滔不绝的说:“机器就是各种部分的结合体,按照设定的指令工作,通过信号传送,使用螺丝等工具或者利用杠杆原理,对枢轴的支点或滑轮进行调试,尤其是其构造几乎都由复杂的活动零件组装而成,或由简单的机件部分,如轮子,杠杆,凸轮等组成。”
这么繁琐的答案,却得到了老教授的夸赞。兰柯不服,为自己辩解了几句,说意思是一样的,只是他用简洁通俗的语言表达而已。
教授发怒,当场把兰柯赶出了教室。
兰柯走了几步又折回来,说落了一样东西。教授问是什么,兰柯一本正经的回答:“是一种包括记录,分析,总结,组织,讨论,解释于一体的,分为有插图,无插图,硬装本,平装本,有封面,无封面,附有前言,介绍,目录,索引,意在启发,理解,丰富、提升并培养人类大脑思维,通过想象力延伸,间或感受的东西。”
教授和所有同学听得一头雾水:“你在说什么?”
兰柯说:“书,教授!”
我在看这一段的时候也是哈哈大笑,是啊,明明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弄那么多专业术语干嘛。讲话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对方听明白,所以应该使用最简单明了的语言,如果能有生动形象的比喻,故事,就更能锦上添花,引起共鸣了。
04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场合需要在短时间内说清楚关键点,比如自我介绍,汇报工作,宴会祝酒等,时间有限,需要把握重点。“六个问题”法则可以帮你做到这一点,即“何事,何人,何时,何地,为何,如何”,讲话前思考这六个要素,哪个细说,哪个可忽略,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