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4日 星期四
文/湖畔书苑•刘东锋
抓好清廉建设 聚力打造“营商环境金名片”
“清廉”二字最早出自《庄子·说剑》“诸侯之劒,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形容一个人廉洁、正直,与贪污、腐败不容。在当前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清廉已被赋予新的时代要义,它不仅要求公职人员克己奉公,更要求政策制定合乎实际,执法为民温度有力。清廉建设不仅关乎政府的形象,更关系到一个地方优良营商环境的构建与运行。
春节以后,浙江杭州“六小龙”一度成为网络热词,备受全国关注。大家都在思考这么多前沿型科技领航企业为什么会出现在杭州?仔细深究,除了与杭州注重城市数字化运行建设及成熟的“企—地—校”合作模式等因素相关以外,更多还是与杭州多年来不断构筑优良营商环境有着巨大关系。良好的营商环境让更多初创企业敢于并愿意在杭州发展。杭州在构建优良营商环境方面有很多值得全国学习。
一是通过数字赋能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杭州城市数字化运行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其在营商环境构建方面作用突出。例如在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浙里办”平台构建的“一网通办”体系已成熟运行。这里号称权力运行的阳光房,通过区块链技术固化审批流程,人工智能自动预警异常操作,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全流程留痕,让权力运行每个环节都被数字阳光穿透,企业家不再需要“找熟人”“跑关系”,真正实现“办事不求人”。在余杭区行政服务中心,企业变更登记窗口的智能终端可让办事群众只需刷身份证,系统自动调取企业电子档案,智能生成申报表单。这种“无感审批”背后,是政务数据共享机制与权力清单制度的深度融合。据了解,余杭区目前90%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权力寻租空间自然被压缩。
二是通过制度创新构筑清廉生态屏障。在浙江,服务企业的口号是“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对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能做到何种程度,将决定营商环境的高度。“有求必应”体现政府服务企业的担当与作为,“无事不扰”则是对企业的尊重与信任。通过做到“无事不扰”与“有求必应”的有机结合,注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边界感”,真正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浙江省纪委监委推行的营商环境“四张清单”制度为营商环境打造保驾护航。正面清单明确“必须为”的政务服务标准,负面清单划定“不可为”的纪律红线,容错清单为改革者撑腰,监督清单构建全流程监管体系。在杭州未来科技城,创业者可以随时扫码评价政务服务,这些数据实时进入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平台。目前杭州还在对企业发放“亲清政商关系监督卡”,这张卡片既列明政府服务承诺,又标注监督举报方式,将“清”的要求与“亲”的服务有机统一。余杭区建立的营商环境观察员制度更值得借鉴,由企业家、法律工作者等组成的观察团,定期对政务服务“把脉问诊”。
三是通过文化浸润培育亲清政商基因。浙江将新时代“枫桥经验”拓展到营商环境领域,通过政企恳谈会、企业家参与政策制定等机制,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杭州某产业园区的“亲清茶室”里,政商双方在透明环境中坦诚交流,既避免“勾肩搭背”,也不“背对背”。浙江干部展现的“店小二”精神更是让参观学习者触动,在钱塘区招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随身携带的“服务日志”密密麻麻记录着企业诉求。这种将企业事当自家事的态度,源于“亲清”文化浸润形成的价值自觉。正如当地干部所言:“清是底线,亲是责任,两者统一于服务发展的实践中。”
清廉建设不是营商环境优化的“紧箍咒”,而是“助推器”。对于梁平区聚力打造“营商环境金名片”,既要借鉴“数字赋能+制度重塑”的硬举措,更要培育“亲不逾矩、清不远疏”的软环境。具体来说可往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是要积极融入数字重庆建设,加快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行政审批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化审批流程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通过数字赋能,推动“放管服”改革,优化办事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减少权利寻租空间。通过设立“一站式”服务窗口,减轻企业办事多头跑负担;通过推广在线审批系统,实现企业网上申请办理,缩短办理时间。
二是加强营商环境宣传,政策制定与执行科学合理。在营商环境中,政策的透明性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应该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制定和执行与企业相关的各项政策。例如,可以定期召开企业座谈会,收集企业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政策的制定更加符合实际需求。此外,宣传部门加强权威信息发布,利用互联网平台及时发布政策信息,让企业能够第一时间了解相关政策动态,减少信息不对称而出现不公平的现象发生。同时,加强在服务企业中的正反典型案例宣传,用正能量作品激人奋进,用反面教材警示腐败行为。
三是强化全过程监管,持续做好便企为企服务。我们应当建立健全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确保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遵循合法合规的原则。通过定期开展抽查和评估,及时发现政府服务人员破坏营商环境的行为,加大惩处。同时也可以发现并纠正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鼓励企业自律,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引导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共同维护良好的营商环境。
构建优良的营商环境与“川渝边际地区现代化建设先行区”建设息息相关,也需要全区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我们当以“亲清”二字为尺,既做政治生态的护林员,更当改革攻坚的排头兵,在建设服务区委“15441”整体目标体系的征程中,贡献属于我们这代人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