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控力差,动不动就打小朋友,老给家长惹事儿,这回轮到大人的小火山爆发了,怎么灭?
孩子打别的小朋友,让父母难堪,还得经常赔礼道歉,甚至在幼儿园被老师“教育”。首先要肯定的一点是,孩子打人和我们认知里成人的打人是不同的,没有任何数据显示,小时候爱打人的孩子将来就有暴力、凶残倾向。
首先,父母需要做的是处理自己的情绪,从觉察情绪,接纳情绪,学习情绪,放下情绪。只有当父母放下情绪,平和的和孩子沟通,才有机会发现孩子打人行为背后的真正动机,进而引导孩子改变打人的习惯。
其次,通过和孩子的沟通,找出孩子打小朋友的原因:1来自环境中的模仿、学习。我们的生活环境充满暴力,小朋友打架,父母打孩子,电视中的打斗场面等等,这都是孩子模仿打架的对象。2攻击小朋友达到某种目的。他需要通过攻击抢玩具,让其他小朋友服从他,听他支配。3受到挫折时负面情绪的发泄。4打其他小朋友是他吸引人注意的一种手段。
最后,我们在从根源出发寻找更适合的方法引导孩子不打人。1模仿。父母需要以身作则,尽量少打孩子,同时避免孩子看暴力的动画片。2情绪释放。这就需要父母从接纳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正确的释放自己的情绪。3行为习惯的原因。父母需要以身作则展示父母和邻居、友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告诉孩子如何正确的与小朋友相处,获得小朋友的认可、喜爱、尊重。
这里有两个处理的小技巧供参考:
1、冷处理。所谓“冷处理”,就是暂时不予理睬,用此“惩罚”他的攻击行为。让他思过、反省,直到他平静下来。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不会向孩子提供倾诉、打骂的攻击原型。等他冷静下来,再问清楚事情的原委然后教给孩子相应正确的处理方法。
2、游戏引导。6岁以前孩子主要以感性思维 为主,所以对6岁以前讲道理几乎没用,道理需要逻辑推理,有因果关系,孩子往往听不懂。角色扮演、做游戏、讲故事等都非常适合这阶段孩子。把各种冲突的情景编成故事,再用做游戏、扮演角色的方式呈现出来,不断引发孩子的感受,并找到化解的方法。当孩子在3岁以上还“打人”的时候,爸爸妈妈也可以“打”他,可以在游戏中消除。比如,孩子用粗野的话和行为攻击你,你也可以和他玩对骂对打的游戏,以解放他被压抑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