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最后几个小时,鼠年正月就真的过完了。
你说她无情无义无聊也好、说她难言难过难忘也罢,她都不带一丝挂念的走了。
能平安的来到今天,只能感念,我们都是无比幸运的孩子!
回顾假期,我好像什么也没做,但又似乎想明白了3个问题。
假期也算没有白过,因为我寻找到了更好的自己。
01
为什么会觉得自己什么也没做?
问一个问题:
晃过去一天,再晃过去另一天,这究竟算什么样的人生?
答案呢?
很多人的人生。
每次假期一过,很多人都有一种强烈的负罪感,感慨自己的浑浑噩噩、碌碌无为。特别是在这个“宅在家里就是最大贡献”的别样假期里,原本平时就嘻嘻哈哈、随随便便的自己,终于可以不需要任何理由和借口的彻底放空自己,可以不用出门、不用加班、不用锻炼,我们吃了更多的美食、追了欠下的更多神剧、玩了更长时间的手机……
算了,还是别想了!说扎心点,在我看来,你还是那个你,只不过睡了一个月而已。
其实你也想让自己自律起来,刚放假的时候,甚至放假前,你就开始思索这个假期怎么过,你学着别人写日记、拉出时间表、划定小目标,可都是三分钟热度,假期还没有结束,你便非常痛苦的放弃了……
在一夜又一夜的辗转反侧、一次又一次的徘徊思索后,我渐渐发现。
其实,充分和深度的自我认知是自律的基础。与其说你坚持不住,自律不强,不如说你还不够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子,实现什么梦想,而是人云亦云的追来追求。
不信?刷牙洗脸你总能坚持住吧?
02
为什么自律的人那么悠然自得?
做“修行者”,就是“宅其身、抱道行”。
很多老师说,疫情后,学生的成绩会出现两极分化。
2003年非典的时候,豆爸上高一!进入4月底,社会上到处疯传,学校里谣言四起,我们一帮没有高考压力的,天天就起哄着让学校停课放假。5月份真放假了,我窝在院子里踢了整整一个月的足球。复学后的一次月考,我从之前的班级前十名一下掉到了全班倒数, “不是都说放了假好好玩的嘛”?后来想想,同学们也玩了,人家只是没有停止学习罢了。
疫情不仅考验的是学生的自律,也考验着所有人的自律,而且会将自律的意义放大无限倍。
还记得武汉方舱医院里读书的那位“清流哥”嘛?39岁,留美博士后,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书,平时就爱喜欢读书的他,在众生嘈杂的隔离病床上抱着一本《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阅读。
你身边一定也有几个像“清流哥”一样的小伙伴,假期间依然坚持网上学习、居家办公、读书充电、跑步健身,没有任何人强迫、也不需要什么打卡,但他们却始终乐此不疲、不紧不慢、淡定从容的专注着自己的生活,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
这是一种源于内心的强大自律,因为他们找到了自主生活的源动力,清晰的知道自己要做的每一件事是为什么,没有什么可以撼动他们坚守和执着的意念,牢牢地把时间和命运都攥在自己的手里。
03
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敢于弯道超车?
啥是弯道超车?
比如F1比赛中,两辆赛车在马力差不多,速度又都是风驰电掣高速运转的情况下,几乎不可能在直道上超车,只有在弯道的时候,所有选手都会踩刹车降低速度,但这几乎是超车的唯一机会。
“弯道”往往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或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极富风险和挑战,但又潜藏窗口和契机。
没错,弯道刹车与病毒疫情在制造“减速模式”上是多么一致。
2003年,在所有人都以为非典将停滞人们生活、进入中场休息的时候,一些大神们通过对疫情敏锐的思考和分析,上演了一部部弯道超车的好戏。
疫情让多个航空公司停运,顺丰的王卫包了5架飞机送包裹,成功打破“四通一达”陆运为王的垄断模式,正式开启了航空快递全年无休的时代;疫情关了各行各业的线下实体店,阿里巴巴的马云带着几位被隔离员工悄悄研发出了淘宝,中关村的刘强东关了全部卖光盘的店正式开通了京东多媒体网。
与非典相比,当下的新冠疫情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场市场、生存与IP的大洗牌。
任何一个人都可能隔离,任何一个行业都可能休息。
但竞争,绝不会因为疫情就停滞。相反,疫情只会造成严重的“马太效应”,即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有朋友调侃说,疫情过去后的这个2020年,社会竞争压力更大了,形势太严峻了。因为失业的或许不光是旅游业、线下零售业,甚至连那些炸油条、卖凉皮、手抓饼、做面包、蛋糕的都会失业。因为,隔离这段时间,朋友圈的人都学会了。
下一个裁员的是不是你?
前天,国家卫健委宣布全国新冠疫情总体趋势向好,疫情暴发趋势得到控制。
多么振奋人心的消息,那个盼望已经的春天好像真的越来越近了。
我们戴上口罩,再一次重新背上行囊,重拾2020年的计划和梦想。
愿每一位踏上新征程的赤子,不忘初心、星辰大海。
我们约定,在诗歌的远方,一起长风破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