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尼采
今天重读《活出生命的意义》这本书,特别感慨。回想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弗兰克尔在集中营里所遭受非人类的待遇和炼狱般的痛苦。
而这次,对于“我们为什么而活”这个命题,让我有个新的思考。
本书作者维克多·弗兰克尔,著名心理学家,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
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见证。
意义疗法
“努力发现生命的意义是人活下去最主要的动力。”
意义疗法试图使患者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为什么负责,对什么负责以及对谁负责。
发现生命的意义
从3个维度去探索
1.工作或事业。
例如我是一名老师,我应该做一名什么样的老师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有意义。
2.体验某件事或面对某个人。
例如我们在陪伴自己的孩子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么做会更有意义。
3.面对苦难时采取的态度。
当我们临患癌症或濒临死亡,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度过剩下不多的日子。
苦难的意义
一名年迈的、患有严重抑郁症的老人向弗兰克尔咨询,他无法接受妻子的死亡(他爱他胜过世上的一切),怎么才能帮助他走出痛苦。
弗兰克尔说:“如果你先她而去,你的太太在你死后还活着,那会怎么样呢?”
老人:“那她可就受苦了,她怎么受得了啊。”
弗兰克尔:“你看她免除了这样的痛苦,你替代了她的痛苦——当然代价是你现在还活着,并且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
在一定意义上,一旦找到了意义(比如牺牲的意义),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
为什么而活
人们获取幸福有两个渠道:获得和奉献。
获得:车子、房子、票子。这种幸福的感觉是有限的,短暂的。
贡献:对于他人和社会的奉献,这种幸福感是无限的、深远的。
我们想要活的有意义,就需要与这个世界产生联系。
为了活的更有意义,我们要掌握这三个关键词:
利他、奉献、目光长远。
下一步行动
日行一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