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年如同匆匆细沙,从手边悄然流去。年末之际略感失意,深知没有好好珍惜一年的宝贵时间。该完成的尚待完成,该选择的仍需选择,年纪不小不大,还需加倍努力地寻找方向和磨练毅力。
新的一年,第一件事是读书。将堆积在一角的拖延之物,统统翻开细读。广读,细读,深刻地读。坐着读,躺着读,横竖都要记住,身边这片海,尚未解密。
这几天,读了蔡崇达清淡的《皮囊》,想要一些更有力的文字作为本年初的开胃菜,自然想到了小波先生和余华同志。自然拿起了黑色封皮的《活着》。小时候读余华更多的是觉得戏谑,还有语言上的一种妙,那种不可言说的语言力量,“像水在水里一样自然”。可能那时候就种下了这个人不一样的感觉。年纪稍大一些,看了《兄弟》,笑中带泪,笑着笑着就哭了。而《活着》的阅读体验,更多是一种沉重而轻松的感觉。觉得痛楚,仍要笑着。
就像网上常常自我吐槽——好悲伤啊,但还是要保持微笑。相比而言,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就太过悲观。越长大,越觉得其实乐观真的是最棒的态度,对生活乐观,对经历乐观,对遭遇乐观,对自己,乐观一点。真的会有种换了人生的感觉。
在小说里,主人公福贵的一生真的太苦了,少年本是纨绔男,被宠着大,嚣张着走,逛窑子,赌局子,虽是想到不会有特别好的结果。却哪里料到一把赌局却翻天覆地了整个人生。巨大的生活落差,田埂贫农和乡绅小富的对换,在生活一落千丈之时,生活从来不会对我们好一些,雪上往往要加霜——亲手送爹西归,背井离乡卖命,打仗被俘归来——却没了娘,女儿哑,妻子病,儿子死,女儿死,妻子死,女婿死,而唯一的苦根,竟是被豆子撑死的。
而他活着。
换作是你,能不能承受? 这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这样的人生已不仅仅是可怜、可悲、可泣,是痛而不痛。在时代与自我给予的大大小小的痛楚中挣扎,妻离子散,田埂荒芜,生而为人,活着,就要知足。归根到底,我们只是看客,我们没办法评价福贵的人生,和他身边每个人的幸福。甚至我们没办法评价自身、他人和这个世界,更多的只能观察一个面、两个面、三个面,而无法用上帝的视角看待每件事物。当然,上帝视角,也可能听不到福贵在磨难里真真切切感到的幸福。
读一本书需要一段时间消化,或者在日后漫长岁月的某个时段,才幡然醒悟书中的某句话、某段故事、某个情景,原来是隐含了这样的意思或者代表了那样的感情。更何况是读这样的好书,不知道我是否能够读懂作者表达的意思,我惶恐用自己现在的经历与学识来解读它,我只愿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会平息自己内心的欲望与渴求,好好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