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之前一直认为李鸿章是一个卖国贼,看了梁启超先生所写的《李鸿章传》,借用梁启超先生的话,李鸿章既有其短处又有长处,下面从两方面对李鸿章的做一简述。
一、李鸿章的短处:不敢破格;
李鸿章的不敢破格主要表现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后的几个失误,而其前半生的声誉也因此而受到极大的影响。
1、在当时,朝鲜是中国的藩属国,在国际公法中,藩属国是没有外交权的,当时日本与朝鲜在外交上发生纠纷,应该通过中国进行,而李鸿章却如此答复:“朝鲜的国家事务,由他们自己处理,我们不干涉”。这便给日本留下了一个把柄,即朝鲜是个自主国家,与自己拥有平等的主权关系,清廷不得干涉。这是李鸿章的第一个失误。
2、光绪二十年三月,朝鲜爆发了东学党叛乱,在朝鲜的袁世凯致电李鸿章,请求派兵协助朝鲜剿灭东学党,又怂恿朝鲜国王向大清借兵,李鸿章便在五月一日派兵朝鲜,而根据《天津条约》,日本也将派兵到朝鲜,为中日战争的爆发埋下了隐患。这是第二个失误的做法。
3、日本多次建议清廷协助干预朝鲜事务,中国不答应,中国建议同时撤兵,日本也不答应。李鸿章和总理衙门却盼望俄国、英国能出面调停,而在战争准备上却存在严重的不足,抱着以逸待劳的心态,妄想借助于他国的干涉去解决与日本的问题,而此时日本已经有一万多人开赴了朝鲜,并且占据了险要战略位置,战争未开始,胜负就已经定了下来。这是第三个失误。
4、战争打响之后,叶志超部败,却假报获胜,聂士成的主动设防建议未被采纳,即“日军未进入朝鲜之前,先派大军度过鸭绿江,迅速占领平壤,然后用海军舰队扼守仁川渡口,令日本军舰无计可施,在牵制日军之后,用平壤的大军向南进攻。”以主待客、以逸待劳,防守而不是进攻。这是李鸿章的另一个失误。
以上失误,也表明了李鸿章见识上的欠缺和用人不当,也成为李鸿章声誉受损的转折点。
二、李鸿章的长处:不避劳苦,不畏谤言
李鸿章的长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李鸿章在甲午中日战争前,可谓福气命运过人。科举中进士,点翰林,任淮军统帅,平捻军,任北洋大臣,掌管中国大权,没有崇拜西方人的劣根性,视外国人,如视市场上的小贩一样。在欧洲访问时,常常问人家的年龄,收入、家产等这些西方人最忌讳的问题。李鸿章的不畏谤言可见一斑。
2、李鸿章用西式方法训淮军,创立北洋水师,设立要塞,开办煤矿,制造武器,引领清朝进步,正如日本德富苏峰所写的评论中所提出的:“世界上的人,只知道有李鸿章,不知道还有北京的朝廷。”在他73岁高龄,在内遭受严酷的批评,对外勉力支撑残局,挺身而出负责议和谈判,即便是造刺客击伤,还能从容办事,最终不辱使命。
3、李鸿章在退出衙门之后,在山东治理过黄河,在两广担任过商务大臣、两广总督,义和团乱起,又重新担任直隶总督,和庆亲王一起担任全权议和大臣,其雄心壮志,到死也没被消磨光。
李鸿章不仅仅是一个“卖国贼”,他的雄心壮志,无论遇到什么事,他都能处变不惊,他能忍普通人所不能忍,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