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焦虑、不开心?这5个心理技巧,帮你重建内心秩序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时刻:明明生活没什么大问题,却总被一种莫名的焦虑感笼罩?很想改变现状,却又不知道从何下手?

三年前,我也和你们一样。直到我遇见了《像哲学家一样生活》这本书,第一次接触到"断食"背后的斯多葛哲学,这才找到了一套真正能让自己内心安宁的方法。

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看待世界的方式。它教会我最重要的一件事:清晰地区分什么是能控制的,什么是不能控制的,哪些是部分能控制但又不能完全控制的;把时间和精力专注在能控制的事情上,坦然接受无法控制的,那些部分能控制的,则专注于过程而非结果。

这套理念,让我从单纯的理论认知,走向真正实践——通过"可控的痛苦"(轻断食)来掌控自己的欲望,这一实践,便是三年。

今天分享出来,就是希望斯多葛的智慧能照亮更多人,让我们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为心灵找到一方安宁之地。

就像斯多葛哲学家墨索尼亚斯说的,即使被流放,真正朋友也不会离你而去。这大概就是"志同道合"最美的样子,希望我们也能成为这样的朋友。

斯多葛哲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帮我们获得并维持"安宁"。书里提供了五种心理技巧来实现这个目标,还有具体的练习步骤和建议。

你可能会问:"安宁到底是什么?"书中的定义是"一种没有糟心的负面情绪(悲伤、生气、焦虑),同时,充满积极情绪(愉悦等)的心理状态"。

看,斯多葛主义其实包含了很深的心理学智慧,是一门关于情绪管理的哲学。但在实践中,我发现它也是一门精力管理的艺术。

那么,到底是哪五种心理技巧能带我们走向安宁呢?

一、消极想象:给未来注射"心理疫苗"

"我们应该这样生活,仿佛此时此刻就是我们的最后时刻。"——塞涅卡

消极想象是获取幸福最容易的方式:有意识地去想象可能会失去我们珍视的人或物(比如伴侣离开、工作丢失),这会让我们更懂得珍惜当下。

大多数人总在想着自己缺少什么,但如果我们多想想自己已经拥有什么,以及失去它们会多么痛苦,反而会感到更加富足。

这种预演不是要吓自己,而是建立一道"心理缓冲带"。比如早上刷牙时,想象这是最后一次感受清水的凉爽,就能瞬间打破对日常美好的麻木。

践行消极想象会带来三个好处:

1. 能预防一些坏事情的发生

2. 即使坏事发生,也能减轻冲击

3. 最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我们的满足感

二、控制三分法:找到你的精力投放点

"任何无意义的事情都是不值得做的。"——马可·奥勒留

什么是无意义的?就是你无法控制的事情。

我们应该把精力放在能完全控制的事情上:我们的观点、价值观、品质(善良、诚实、勤勉等)、情绪和目标设定。

对于完全不可控的事,要学会接纳(这里就用到了第三个技巧"宿命论")。

对于部分可控但又不能完全控制的事,需要采取"目标内在化"。比如打网球,把目标从"赢得比赛"(结果不可控)调整为"全力以赴"(过程可控)。这样即使输了,也不会感到挫败,因为你的目标已经达成了。

就像找工作,我们能控制简历质量和面试表现,但无法控制经济形势和面试官偏好。

三、宿命论:放下对过去和现在的执着

宿命论并非躺平认命,而是强者用于守护内心安宁的顶级思维工具——对已经发生(过去)和正在发生(现在)的事情采取主动接纳的态度。

爱比克泰德说得好:如果想要生活过得更好,我们就不应该要求事情顺应我们的欲望,而应该让我们的欲望来顺应事情。换句话说,就是希望事情"像它们确实发生的那样发生"。

对过去采取宿命论,是接纳过去已发生且无法改写的事实,然后问“自己能从中学到什么”,就像打游戏时存档失败。与其疯狂敲键盘怨恨自己为什么没存档,不如坦然接受“进度丢了”这个事实。真正的玩家会问:“既然重来不可避免,那我这次能怎样打得更好?”

对现在采取宿命论,就是学会满足于生活的本来面貌,对我们拥有的一切感到幸福——尤其是此时此刻,这才是我们真正拥有的一切。

请注意:宿命论只针对过去和现在,不包含未来。因为未来会因我们的努力而改变。

四、自寻不适:通过适度不适获得自由

这是消极想象的延伸:除了之外预想坏事发生,还要应该生活得就好像坏事已经发生了一样,定期主动体验一些不适。

但这并非自虐,而是通过"可控的痛苦"来掌控自己的欲望。比如定期体验饥饿、口渴的感觉,我坚持了三年的轻断食,就是这方面的具体应用。

践行自寻不适,你可以获得这些好处:

1. 自己变得更坚韧了(反脆弱)

2. 时不时经历微小不适,带来的及时反馈,会增强信心

3. 帮助我们更好地享受已有的一切

除了主动体验不适,还应该定期放弃一些享乐的机会。塞涅卡警告说,追求快乐就像追逐野兽:一旦追上,它会转身扑向我们,并把我们撕成碎片。

比如想刷手机时,主动放下设备去面对无聊。这能打破"即时快感依赖",让你获得更深层的自由。

我更加喜欢书中对快乐的另一种诠释:放弃快乐的行为本身,也能给人带来快乐。

五、沉思:将技巧转化为习惯

每日沉思的价值在于把零散的技巧转化为自动化的思维模式。

比如,当你因为同事的批评而愤怒时,通过反思意识到:是自己把不可控的他人的评价,当成了可控的事情,所以才情绪失控。这种反思不仅能修正行为,还能深化对技巧的理解。

通过沉思,你会发现自己在这些方面进步了:

1. 与他人关系的变化,不再轻易被冒犯

2. 不再随意批评、指责或褒奖他人,欲望受阻时只反省自己,不再责备外部条件

3. 变得更加踏实的实践,而不是空谈理论

这五种技巧不是随机工具,而是一个相互支撑、相互作用的完整体系,共同目标就是帮助我们获得"安宁"。

总结一下:斯多葛哲学以控制三分法为基础地图,用消极想象和宿命论这两大支柱,分别应对未来、过去和现在,通过自寻不适体验从生理到心理的自由,最后通过每日沉思将所有的技巧内化,最终形成一个强大的心理免疫系统。

那么,具体该怎么开始实践呢?

书里给了两条实用建议:

1. 秘密地践行,不必张扬。

2. 先从一种技巧开始,熟练后再继续下一个。贪多嚼不烂!

最好的起点是消极想象。每天花点时间,认真预想生命中珍视的事物可能会失去,这会彻底改变你的生活观念,让你学会感恩已有的一切。

掌握消极想象后,开始实践控制三分法,清晰区分:完全不能控制的、完全能够控制的和能够控制一点但不能完全控制的三类事情。

再把注意力放在后两类上。同时结合宿命论,尽力接纳过去,拥抱现在。过去和现在都不能改变,所以指望它们有所不同是没有意义的。

希望斯多葛的智慧也能照亮你的生活。我实践轻断食已有三年,受益匪浅。

或许,我们能像墨索尼亚斯所说的那样,成为真正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斯多葛,让自我改造更简单!


「 作者介绍 」:江来可期

✍️记录真实成长的90后奶爸,终身写作实践者。

阅读是看见未知自我的镜子,写作是梳理浮躁内心的工具。

在这里,你将看到我在时间投资、情绪管理和内在成长方面的全部思考与实战心得。

我的使命宣言:向内改造自我,向外拥抱世界。

希望我的点滴实践,能给你带来一份启发和陪伴。

欢迎关注,一起向上生长!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