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100天#D5 基础教育

今天看到了《十三邀》里林小英老师和许知远的对话,关于中国的教育体系问题,一个真敢问,一个真敢说。基础教育的功能是基础性和预备性,可惜的是现在的基础教育更多只是为了升学,整个社会内卷到也把这种焦虑传导到了基础教育,过度的应试倾向挤压了教育的其他功能,学校的教育似乎只是为了培养考试机器,人渐渐抹杀了独特性,失去了生而为人的会玩的乐趣,可是人这一辈子不就是在玩一场打怪升级的游戏,人可以被分数定义吗? 成绩不好,真的就是废物吗? 人不是为了成为废物来到这个世界上吧,这么单一的评价体系充满了暴力和遗憾。有些时候无用之用才是大用啊,如果学校教育会抹杀个性,家庭教育还是要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全力支持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让孩子在这个尘世间有一些精神上的寄托,成人才是家庭教育培养的目标,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能开出一朵花来。只是寻找个性教育和学校共性教育,在内在的评价体系和单一的唯分数论的评价标准体系之间如何去平衡是考验作为一个家长的智慧的。

学校要的是一个考试的机器,或者是一个听话的机器,孩子和家长其实是弱势的一方,老师天然就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尊师重道是准则,虽然也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对于老师,也不必抱有神一样的仰视和期待,他们大多数人不过也就是一个普通人,而老师只是一份再普通不过的工作而已,何况一个班级几十号学生,越有个性成绩还不好就是最被嫌弃的那一类学生,最严厉的惩罚是让孩子在同辈孩子那里丢掉尊严,并且集体孤立他,让他社死。这种严厉的惩罚真的是教育最终的目的吗?还是只是以师之名实行着权力镇压,以满足个体身份的自恋而已。独立的思想,难道不是来自于对于人的尊重。

今天和孩子聊了聊,如果老师下令班级集体孤立某个孩子,并且是以孩子不讲诚信为名,孩子们会怎么做。孩子很为难的回答我,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如果不听老师的话,忤逆老师,就是成为下面被惩罚的人,如果听老师的,对那个小朋友并不公平,因为在孩子的眼里,这并不是一个坏孩子,只是一个还有些贪玩好动的孩子而已。所以,一个正常社会的孩子,接受基础教育应该具备什么功能?未来会是光明的吗?

记住了一些林小英老师的话——让自己内嵌于这个世界与他人广泛共鸣,又让自己脱嵌于这个世界与自我独立相伴,这大概是我们此生的进退应对之道。有那么一点老庄的味道,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人一生真的不能只是谋生啊,你还得干点别的,如果你不直接为谋生而做的事情越多,你的一生其实就是幸福的,如果你一生做的所有事情,都只是为了谋生,你这一生就是个苦役。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