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提及阴阳五行时,脑海里总会浮出四个字——“心猿意马”,可是想把内心所想写出来的时候,却迟迟不敢下笔,怕写的文理不通遭人笑话,怕内容天马行空,让人觉得简直是无稽之谈。但是实际上这些来自外部的恐惧抵不过我自身表达能力太差的客观实际。心里所想的故事却不知道怎么表达,是没有穿线的珠子,散成一盘,想把它穿成完美无缺的模样,却苦脸看着每一个部分做不成整体。现在我拼起来的,不是我已经理顺了头绪,包括现在这一个字落下,我的脑子里还没有一个让我觉得满意的框架,但是我还是想把此时所想写出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许会因为主客观各方面的不同造成理解偏颇,所以此时我想遵从此刻的内心。
“心猿意马”一词出自《参同契》(东汉魏伯阳所著,道教内丹气功经典):“心猿不定,意马四驰。”其含义从字面就能大概能体会出来:烦躁的无法操控。看到这个词,脑海中大概会出现一只性情顽劣的猴子骑在一匹烈马背上的画面吧,这种意向带给人的是混乱不安吧。其实这就是这个词的本意,指人心烦意乱,心神不定。就个人观点来说,这个词来表达人们的自我放纵更贴切一点,纵观古今,无论人的外貌天差地别,还是被哪方水土养育成人,一个物种的初始点是不会变的。人无贵贱之分,却有高低之别。亘古不变,圣人流芳百世,庸人碌碌无为,一个人的功成与名败是必然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古代先贤才德全尽,名满天下的背后是克己慎行,洁身自好的人生戒尺!而常人一生平庸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这就是心猿意马,自我约束与放纵。但我想讲的不仅仅是这个词的含义,而是想说这个词的玄妙,仿佛它包罗万象,而又如影随形,或者说它更像一面铜镜,呈现着事物阳光之外的另一面。
以家喻户晓的《西游记》,师徒四人历经磨难,到西天拜佛求经为例,讲个故事吧。你可能会说,怎么从心猿意马扯到《西游记》了,二者完全不沾边啊!没关系,现在你只需要记着心中的困惑思考接下来的假设就成。在铺设假设前,我想先说点《西游记》之外的东西,也算是有趣。在以前,修行的人把心肺比作猴子,主司心志,属阳。猴子生性活泼,上蹿下跳,正印证了心之相,这就是心猿一词的由来。肝肾比作猪,主司人们的七情六欲,为阴,脾胃五行属土,为调和阴阳之体称“沙和尚”。那么大家就可以猜到白龙马代表着什么了,白龙马在这里代表着意识,而马上之人就更有意思了,经常读玄幻小说的人可能会经常看到一个词,那就是元神。在中医中,五脏六腑,称之为“藏象”,这是人们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统领人们生命活动与精神活动的称之为心神,也叫元神。相比元神这个词,他还有个响亮的名字就是“三藏”(统领着肝肾,心肺,脾胃,就是猪,猴子和沙和尚)。讲到这里,我心里总是兴奋,因为从中医的观点来看,这师徒五人合起来就像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更准确说的话,是一个完整的人!人有五脏六腑,运转机体,内藏心神,统领内外。所以说师徒五人的相遇是必然的,缺一不可!回归正轨,我们开始假设。假如唐僧孤身一人西天取经,元神没有物质承载,如同虚无,假设结果很容易概括:寸步难行。再者元神这东西,在平时浑浑噩噩,藏在我们灵魂最深处,但是在我们用功时,在我们专注的时,元神会稍微显现出来开始主导我们,这时候元神被意识承载却又极容易被意识惊扰。在《西游记》中,唐僧骑马走在西行的路上,手持缰绳,马走得很安稳,但当遇到妖怪时,白龙马总是先被惊扰,唐僧也会受到惊吓,人失去了主导权,意马四驰,慌不择路,这时候往往最容易被妖精捉到,师傅(元神)被捉,群龙无首,这时主司心志的猴子就积极地站出来,团结众人救出师傅,而主司七情六欲的猪却是消极地在一旁自我放弃,劝说二人分财物各奔东西,争执在所难免,这时候调和阴阳的沙僧就会站出来打圆场。但每次被捉,能把唐僧(元神)拉出来的总是猴子(心志)。跳出故事,回归现实生活,人心的贪婪与妖魔鬼怪相比简直有过之无不及!妖怪食人骨肉,利益抽人心志。身处局外,觉得丑陋恶俗,发自内心的去批判它。但是误入局中时,谁能保证自己可以像当时所想的那样果断,不把自己的元神双手奉给妖魔?在利益面前,内心明明知道违背道德,但人非神,困于七情六欲还是会有贪婪的欲望,陷入纠结中,最后的结果还是取决于心志的坚定度,就像师傅被捉,猴子与猪的争斗。好在每次猴子能胜过猪,但是假如有一次,猴不胜猪,那么结果....... 细思极恐。看到这,你肯定会说,老套路,到头来还不是想赞美孙悟空的明辨是非、赤胆忠心。别着急,这其实都是些题外话,真正的故事压轴说。我们再往前看,大家都知道西天取经之前发生的什么事吧。那可是《西游记》中最经典的片段,每逢寒暑期档《西游记》都会在各个电视台播出,如果你不知道的话,我只能说你的童年缺少点经典情怀。每当看到电视里播《西游记》总会不自觉的停住脚步看几眼,虽然从小看了无数遍,随口就能讲出唐僧的九九八十一难,却总是乐此不疲的看了一边又一遍。言归正传,取经之前的事就是猴子的出世,记得我小时候最爱看的就是这一段。海中有座山,名为花果山,遥看山清水秀,身临果树成荫,奇珍异兽数不胜数,山顶之上有块仙石,内蕴仙胞,每天感受天精地华,终于一日,破石而出,生后,猴子就在山上称王,不服麒麟辖,不服凤凰管,不服人间王位所束,无拘无束,尽享仙山福地,这种崧生岳降的出身,简直是世间罕有,羡煞旁人,但猴子还不知足,和人类一样,当物质需求满足的时候,就会追求另一种东西,那就是永生!长生不老!于是猴子就出海寻道,在机缘之下遇到了菩提祖师,祖师见它历经苦难一心求道就收入门下,猴子生性顽劣,心浮气躁,祖师希望它心如止水,六根清净,所以取名悟空。山桃七熟七落,转眼间猴子上山已七年,一日,祖师问它想学什么道术,这时猴子说但凭祖师教我,只要有些道气就学,然而祖师传它求仙问卜,驱邪避凶,念佛诵经,参禅打坐,都被拒了,只因不能长生。之后有个经典段落,就是老祖在猴子的头上打了三戒尺,三更时,猴子去了祖师的房间,得了祖师的真传。不得不说,有时候缘分真是天注定。猴子注定与此有缘,所以老祖传了他长生不老,地煞七十二变,筋斗云这三个神通,但是当时猴子一心求道却没悟到菩提祖师的用心良苦。一、“长生不老”,这里寓意可以不受生老病死的约束,脱离世俗,可以有更深造化的机会。二、“地煞七十二变”,这里暗指能够躲避劫难的方法,可以在帮他修行路上如鱼得水。三、“筋斗云”,一跃十万八千里,给了他游历五湖四海,磨砺心智的条件。功成之后,某日,在山门前给师兄们卖弄本事,引得一片喧哗,这时祖师闻声而至,教训道:“教你的本事是为了让你在人前卖弄吗?”这时猴子赶紧认错,但祖师却直接把他赶下山,并且临走前菩提祖师嘱咐他之后不准说是他的徒弟。记得小时候看到这里的时候很懵,只是在人前卖弄了一次,就被无情的赶下山门,不认这个徒弟,连改正的机会都不给,未免太绝情,但现在细思之后,觉得菩提祖师道行果真高深,看破不说破。其一,当时老祖的徒弟众多,但会这些通天本事的只有悟空一人,古人云;“珍奇至宝,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若一经入目,必动其心,既动其心,必生其计,终是惹祸。”所以赶他下山是为他好。再者,上山修道二十年,生性顽劣,心浮气躁的性子依旧没有改变,何况现在法术超群,以后定会恃才傲物无法无天,酿成大祸!而且这还不是最头疼的。徒弟闯祸,当然要找做师傅的家门,教不严师之惰。一个集天下美誉的宗门,如果哪天被自家人坏了名声,那会怎么做?再如一张白纸突然被乱划了一笔,你会怎么做?当然是首先正名,而这一笔污点,也会被拭去!那样的话,可能他这一身的修为就会被废除。从倾囊相授就可以看出来,菩提祖师有多么喜欢猴子,所以他当然不愿意那时自己亲手废除这个天才!猴子回花果山之后,发现山已易主,被一个混世魔王所占,本就性情急烈,更何况现在有了一身本事。打退了魔王,教得猴孙武艺,把猴孙们武装了起来,却自己因为修仙得道,反而凡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兵器,这时一个老猴进言说道:“龙宫遍地是宝,大王何不去找那东海龙王借件兵器用用。”之后猴子就闹龙宫,抢兵器,要披挂,搅得龙宫天翻地覆,而回山之后就整日与各路妖精大王饮酒作乐,甚至到后来大闹阴曹地府,乱改生死簿,最后致使四海龙王与阎王到玉皇大帝面前告状。其实事情发展到现在已经够无法无天了,因为猴子的心志已经完全失守了,完全的自我放纵。好在上天有好生之德,就在玉皇大帝要出兵征讨的时候,太白金星为他求情,看他资质慧聪想把它诏安,日后再升赏。可惜事与愿违,猴子当官之后在天河内放马,羞辱保举他的武曲星君,嫌官太小,反下天庭,回山之后自称齐天大圣,与天高,与地齐,完全不把玉帝放在眼里,之后就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大闹天宫了。所以,你们真的以为那是在歌颂猴子的敢于反抗么?恰恰相反,那是一个关于天才的悲剧故事! 一个本来拥有极佳资质的修行人自暴自弃的悲剧!一个大家想尽力挽救,最终无奈地发现已经无可救药的悲剧!猴子自称齐天大圣,齐天之龙为亢龙,亢龙有悔,势颓!明明已在四海龙王处靠夺宝成就纯阳之体,却还要偷吃成熟仙桃,蟠桃园三千六百株桃树被它糟踏个遍。曾有全真龙门的前辈评价:“桃者,实也,其中有仁,属纯阳。”本为纯阳之体的猴子(心,为纯阳)再补阳,是为阳极,阳极生阴,所以吃完桃子就遇七仙女,“七女”——至阴之象!功破!以大圣之姿去迎战小圣杨戬,不智!身兼小圣身份的杨戬是少阳之相,全功已破的大圣,必败! (阴阳转化·物极必反)这就是大闹天宫真相,还爽快吗?那让我们把这出悲剧往回倒......你觉得猴子的崩溃点在哪里?——倒反御马监!这是最后一根绳子,在一个人失去自控力,身陷火海中的时候,还有人想拉他一把,可惜它自己烧断了那根绳子。或许对于庸庸碌碌的大众而言,这也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一个打算把自己磨练成某个领域强者的人而言,信马由缰必遭劫难!比起放纵的齐天大圣,行走在平坦大道上的人都该做个弼马温!好在被压在山下五百年后,终于碰到了贵人点化它皈依佛门,历经磨难,功德圆满,封为斗战胜佛。所以,过去的人认为,要去游历,去经历,经历越多心智越坚!所以悟空(心猿)又叫“孙行者”。这时我们再想,其实心猿是最擅长驾驭意马的存在,所以在其正式的修炼途中,猴子很好地完成了收服意马的工作,并且一路上稳稳地牵着马缰。沙僧为脾土,为阴阳之体,后被封为金刚罗汉,强健的体魄也有利于意马的平稳,所以由他执缰绳问题也不大,但是,绝对不能把意马交给主肝肾的猪!专司七情六欲的它馋嘴滑舌好色,一旦负责牵马,就是劫难的开始,而且如若不加以约束,对心猿的威胁极大。所以锻炼这只猪的方法和心猿不同,需要持戒,故名“八戒”。但人之情欲并非完全一无是处,要懂得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所以这猪的目标是悟一个“能”字。至于沙僧,五行属土,调和心阳(猴子)与肾阴(猪),当阴阳有矛盾时负责打圆场,首先他自己不能太闹腾,所以没啥个性,老老实实,所以要悟个“净”字。
这,就是我所认识的《西游记》,亦或者说这就是《西游记》所包罗的人间万象,心猿与意马,驭之艰辛。坚固心志,强健体魄,这就是收服意马的手段。要说先贤为我们这些后辈还真是操心,不但手段,连驾驭意马该有的心态也告诉我们了。《西游记》中唐僧的马后来成了什么马?白龙马对吧,古人修行讲禁欲,男子不泄精为擒白龙,女子闭月经为斩赤龙,但这不是重点,先贤要告诉我们的重点在这白龙马的另一个身份上面,白龙马原先是何物?西海龙王三太子!西方......龙三...... 乾之三爻!
乾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