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是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出身名门贵族,他的作品《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不仅仅是俄罗斯文学的明珠,也是世界文学光彩夺目的珍宝。
茨威格的人物传记读来让人难忘,他笔下的托尔斯泰长着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甚至丑陋的脸,课文用多种写法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形象,在中学课本里从来没有这种写法。
很多作品几乎不写人物的外貌,例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从通过文中笔墨知道母亲的外貌特点;有些仅仅抓住人物的某个特点,如朱自清的《背影》,通过背影突出父亲胖的特点,《阿长与山海经》通过文字表现阿长矮胖的外貌形象和爱与他人窃窃私语的特点。而茨威格却用浓墨重彩的文字来突出人物的外貌特点,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这让我想起了《红楼梦》,每个人物都个性斐然。
本文写外貌极富特色,有这些方法。
1.总写+分写(整体+局部)。首先写其多毛的脸庞,接着写胡子、长髯、眉毛、大胡子等。
2.贴切的比喻。大量的贴切的比喻来表现一个人的外貌。皱似树皮一样的黝黑的 脸,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须发如森林般,大胡子如滔滔白浪,外表像低矮的陋屋且粗制滥造,额头像用刀胡乱劈成的木柴,皮肤像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满脸的胡须像黑貂皮面具。
写眼睛更是用了大量的比喻,像黑豹、钢刀、金刚刀、枪、神奇的星光、手术刀、X射线、珠宝、猎鹰、探照灯等,突出特点。
3.多角度对比。
A多方面对比。第四段通过穿戴、职业、身份、场合不同角度显示托尔斯泰的普通,来表现其平凡,作为俄罗斯的一员,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B初看与细看对比。初看失望细看敬慕,第五段写客人对其的失望,第67段着重变现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变得柔和,美好,表现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C印象与实际比。印象中的形象和实际形象的对比以形成反差。印象中这个出身名门望族的天才灵魂应该是尊贵、轩昂、伟岸,实际上长相平平,土头土脑,甚至长相粗劣,像乡野村夫的脸,平庸,粗鄙,蒙昧阴沉,郁郁寡欢,丑陋可憎。通过反差,表现人物的外貌。
D有+没有。托尔斯泰毛发旺盛,作者在第二段写其除去头发后的光洁的脸,和目前毛发覆盖的面孔形成对比。
E先抑后扬。前面写其外貌的不堪,后面写其眼神的犀利,形成强烈反差。
4.夸张。夸张手法的运用让人物的特征更丰满,突出。比如: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突出了托尔斯泰目光犀利,情感丰富。
分析后让学生试着写一下身边人,读写结合,学以致用,验证学习效果,也锻炼学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