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群体的智慧:如何做出最聪明的决策》,看这本书的时候,想到了其他一些书,建议一起阅读——《乌合之众》、《失控》。以下是观点摘录与评论:
群体是一种不依赖于任何组织的有机体,它不但有身份,还有自己的意志。和《失控》的观点一样,群体也会表现出其中任何个体都没有的新特性。
团体指的是组织严密并明确意识到自己身份的一群人,而群体没有正式的组织结构,其核心区别,我的理解,是这群人“是否中心化”。
在适当的环境下,团体在智力上表现得非常突出,而且通常比团体中最聪明的人还要聪明。
使群体变得睿智的必要条件:多样性、独立性以及特殊类型的分散化。多样性和独立性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最佳集体决策恰恰是分歧和争论的产物,并非一致同意或者妥协的结果。
多样性不仅为团体增加了不同的观点,而且更容易鼓励个体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更多的讨论、更多的信息很重要。一个个体,能否通过自我虚拟的分裂出多个个体,然后通过群体决策提高自己的能力?
独立性的解读:第一,能保证人们做出的错误决策不影响他人;第二,互不相干的个体更容易获得新信息,而不是固守大家都很熟悉的陈旧数据。
群体解决问题的方式:首先,发现可能的解决方案;其次,在这些方案中选择。蜂群并不是首先分析所有可供选择的方案,然后再确定一种理想的采蜜模式,它们其实不知道哪儿有花圃,它们的做法是向不同的方向排除侦查蜂,并相信其中至少有一支队伍会发现最好的花圃。没有那种体制擅长选择优胜者,相反的,一种体制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它辨别失败者并马上将其淘汰掉的能力,或者说,一种体制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它能生成许多失败者,然后再将其辨别出来并淘汰掉,虽然看上去残忍,但最明智。
群体在已有解决方案中选择的能力强于想出这些方案。
群体决策的问题——如果错了,如何问责?向谁问责?或者,是否需要问责?
具有同质特征的团体极善于做他们擅长的事情,但面对新领域则很难取得进步,很难创新。专家对某一领域的“过渡优化”,反而会使他对其他领域更白痴,所以,要有空杯心态。群体太相像,还会出现群体极化,可以参见《乌合之众》。
人们之所以会改变意见,并非因为他确实认同了不同观点,而是因为与挑战团体的权威相比,改变自己的意见显得更容易。
创新其实是一个局整矛盾,对整体有利,但对个体不安全。所以,群体的进步需要感谢“具有创新意识”的勇敢者,群体也喜欢鼓励勇敢者。
个体的私人信息是不完整的,鼓励每一个参与者多关注自己的私人信息,也就意味着鼓励人们做出错误的选择,但,这样对团体而言,反而更有可能做出正确的集体判断。
一个健全的社会很大程度上要由人们如何对待陌生人(短期合作)来界定,而不是人们怎样对待他们认识的人(长期合作),可以借博弈论理解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