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了,莫名的开始喜欢吃甜食,喝甜汤。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干货店买来了银耳,莲子,枸杞,红枣干,桂圆干,黄冰糖,还有百合干,准备熬煮我的冬季养生增肥汤。我很喜欢银耳的口感,香滑,入口即下,无需过多的费牙,而号称顶级的莲子更是软糯香甜,加上枣的甘甜,枸杞微微的果甜,桂圆的厚甜,最后再来一大块黄冰糖,一口接一口,不知不觉一大碗已经下肚,说好的减肥呢,说好的戒糖呢,在这样一碗微热的甜汤面前都是过客了。
回头看看我的这些食材,都是经历过风雨的,在成熟之后被摘下,在烈日下,微风中甚至炭火中烘烤,最终形成自己鲜明的味道,脱去了初熟时的一丝清涩、微酸,当然也有当时美艳的外表,鲜嫩的肌肤,幻化成另一种食物。这样的食物需要历经风雨,经历时间的洗礼,还要在最后经历长时间的熬煮,才能让它们重新散发光彩。
咽咽口水,我们回到管理上。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招聘习惯,喜欢社招的认为这些都已经成为成熟人才,自己拿来就能用,就像是已经凝练成晶的冰糖;还有另外一些企业喜欢校招,从源头找到最好的人才,然后用企业的大厨房加工成企业需要的样子,是鲜食也好,是风干也罢,都是依赖企业的要求。
从人才获取的角度,校招的企业愿意支付时间成本,等你们幻化成最美味的样子;社招的企业愿意支付的是金钱成本,我用钱来买你成长的时间,我就用你现在的样子。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校招的企业有自己理想人才的画像,也有从稚嫩到成熟的人才成长路径,企业用各种方式培养,并着意培养自己最需要的一些素质。这里面比较有名的是通讯巨头华为和快销航母宝洁。企业用这种方式将鲜明的企业标签烙印到人才身上,成为其终身伴侣。社招的企业也有自己的人才画像,但由于这些人才出自其他企业,所以往往会在招来之后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企业试错的成本也很高,但一旦找到那个适合自己企业并且成熟的人才,创造的价值财富也不小。这样的企业现在还真是不少,我见过一个老总,企业里有几个门派,海尔派,是在老板在10年前学海尔的时候招来剩下的,第二个是通用派,也是在老板学通用的时候找来的一批人,现在最多的是华为派,因为近两年老板觉得华为最好。但说句实话,他身边最得重用似乎是跟了他快20年的自己人。
再看看人才的成长,校招和社招的企业如果都有比较完善的成长路径,那么这些人才只要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得到自己应有的回报,流失就无从谈起。但高一级的位子,高难度的项目总是在金字塔的顶端,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这必然促使一部分人才退而求其次,到其他企业去登高一层,这些都属于人才成长和培养的必然。企业发展足够快,那么位置就多,每个人都能得到成长,企业成熟度高,增长平稳,位置有限是必然的,尤其是一些企业的人力成本和位置是被控制的情况下。怕就怕进去的职位就是你出来的职位,没有成长,过客而已。这在一些企业和一些人身上非常普遍,职能通过弹跳的方式获得晋升,一旦跳空,完全可能从头再来。
最后是留住人才,马云先生有一句名言,员工离职要么心里不舒服,要么钱没给够。我觉得这句话还要加一个注解,两个因素之间不能替代。也就是说,你对你的员工再好,再画饼,员工不能吃饱喝足,他最基本的需求不能满足,他会走;另一方面,你砸钱买来你的员工却不给予必要的尊重,那么他还是会走,关键是很多老板以为自己是砸钱买来的员工,其实也就是市场平均价,还要摆出金主爸爸的样子,那员工就更要走了。
我在我的汤里面又加了一勺桂花糖,嗯,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