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10月 16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近五年来的成果,提出了今后中国的发展蓝图,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要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我们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瑰宝,是中华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表现。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
习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往大的方面说,事关国家治理和发展,往小的方面,她与每个人也息息相关。那么,今天,我就对“亲仁善邻”方面的理解跟大家做以分享,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亲仁善邻,出自《左传·隐公六年》:“亲仁善邻,国之宝也”。亲仁善邻一般的含义是亲近仁义与邻邦友好。以仁爱友善的原则与邻国相处,是国与国之间和谐相处的前提条件。它还有一层最基本的含义是以仁爱友善对待我们的亲、戚和邻里。而这也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内容。
我想以我祖父辈的亲身经历来理解亲仁善邻的含义。
首先是爷爷的亲仁治家观。我爷爷生于1921年正月十二,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同年,他虽然不是党员,确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教育后辈。爷爷兄弟姊妹七个,五男二女,我的姥爷不怎么执事,不执事成啥?听父辈们讲,有一次爷爷给老爷了两块大洋,让他去白沙街买一大家人的粮食,他走到常岭村边的庙跟起,看到有人在“扳三猫”,他把两块大洋一输可回家了,一大家人等着他买回来粮食下锅呢,结果空着手,老奶奶问他买来粮食来?老爷说钱丢了!
我的爷爷是家里的老大,十四五岁就扛起养家的重担。爷爷个头不高,为了全家人的生计,靠一根扁担治家。他贩过大烟卖过食盐,售过棉花,都是用肩膀挑着去贩卖的。在那么艰苦的年代,把六个弟弟妹妹都拉扯大并娶了媳妇、打发出门。
爷爷过惯了苦日子穷日子,生怕晚辈再过不到人前头,所以对我们姊妹四个一向要求严格,他自己呢也是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的人。大家听说过白沙羊肉汤和白沙火烧镆吧?是我们伊川特色之一,老有名了!我爷爷平时去白沙街赶集,在兜里装一个馒头,连一毛钱一个火烧镆都舍不得买着吃,更不要说喝碗羊肉汤了!
在农村只能拿家里破烂换冰糕和绿大豆的年代,我们姊妹四个没有一个敢去换东西吃的。有一年,我大弟花150块买了一身西装,穿出来让妹妹看,妹妹逗他说:咱爷回来了1我大弟赶紧跑到屋里把西装脱了。等了一会儿不见爷爷回来,知道妹妹是捣他来,就又穿上出来让好看不好看,妹妹又说,咱爷回来了!可又跑屋脱了。这样四五个来回硬是没有穿出家门。为啥?怕爷爷怼瓜。爷爷秉持的是勤劳致富,勤俭持家,子孝悌睦。
从我记事起,我们家每年都喂两头猪,养一头母牛,每年都会下一个牛犊,到年底卖了,把钱存起来,存折都保管在爷爷手里。除了种谷子红署小麦还种烟叶,收的庄稼基本没有粜过,都是用粮仓给盛起来,特别是小麦,爷爷说要“防年 che”,以前年che没啥吃是要饿死人的,一真到现在,父母还是要把吃不完的小麦屯在仓里。种烟是火里求财,是需要技术的,爷爷亲自烧炕,还把技术教会了父亲,每年卖烟也是一笔不少的收入,这些统统都由爷爷掌管。一直到1994年9月,我考上警校,爷爷把所有的存折都拿出来,我看到的每张也就200多元,凑够了我7600元学费,把我送到警校后,爷爷才把财政大权交给我父亲。这一年爷爷73岁,等我毕业上班之后,生活条件稍微好点,爷爷也算享了几年福,84岁那年离开了我们,但他的持家格言仍在影响着我们后辈。
其次是奶奶和妈妈的亲仁善邻举。我的奶奶从来没有和邻里发生过矛盾,对谁都是热情真诚。在大兴织布的年代,我们家有台织布机,门前门后的婶娘嫂子和好“占”的妈妈合伙安机,每家五六个单子或被里,她们都到我们家里来织布,不管谁到我们家,奶奶都会主动给他们打“穗丰”,还会让她们吃我们家的饭。
我为什么说妈妈好“占”?这与她的经历有密切关系。她出嫁的时候,没有任何嫁妆,唯一的一床被子,是在出嫁前的晚上,在大外爷(妈妈的大伯)不满意的催促下,外婆才在和妈妈同一天结婚的堂兄新房里让人给妈妈缝制了一条被子。结婚没多天,妈妈就又把被子给外婆拿了回去。所以,从妈妈嫁到我们家,就死奏活奏,下决心一定要过到人前头。奶奶呢一切由着妈妈并且大力支持。就连我和妹妹结婚时,妈妈给我们每人准备了20个粗布单子10个被里。大家可能有人问:现在有用吗?说实在话,前些年除了床上铺一两个外,大部分都压箱底了。但是,那份真心永远都在!近几年,我接连搬了两次家,我把这些古董都派上了用场,做了9个1米5、1米8、2米大小不等的床笠,送朋友了3个,既实用还不花钱,套在床垫上非常合适。每每在换洗床品看到织的横条或方块布,都会想起奶奶七八十岁时坐在织布机上一梭一梭织布的情景……
奶奶从来没有睡过午觉,即使是酷暑天!她坐在临街屋的前沿下,把安机剩下的线头一根根接起来,遇到搅到一起时,急性的妈妈都会跟奶奶说,扔了吧!奶奶嘴里说闲着有啥事?手仍在不紧不慢的抽呀抽,不知缠了多少个线蛋子,奶奶再用纺花车拧成粗粗的绳子,用来捆绑刹车。或者,她会到房子后面的地边,给牛割上一篮子青草!奶奶就象一只勤劳的蜜蜂带领我们全家采摘勤劳致富的花蜜!
大家见没见过从不吵架的婆媳?我的奶奶和妈妈40多年的婆媳关系从没有红过脸。那大家可能会问,难道你们家就从来不生气吗?当然有了!谁家灶火不冒烟呢?!我们家不仅有而且是经常有!大家想不想知道我们家生的是哪门子气吗?
大部分家庭都是婆媳关系难处,但我们家是公媳关系紧张!大家是不是又觉得超常规了?没错!原因呀,是两个都奋力向前、想把日子过好的人因为“消费观念”不同而发生冲突。
爷爷过惯了难日子苦日子,恐怕子孙过不到人前头,做过了难,更怕子孙再做难!挣的钱要存起来,不能花,咱土话说的“穿在肋子上,掉地上怕沾四两土”;而妈妈呢,好排场!出死力出活力,收下的庄稼,不管啥亲戚到俺家,有啥给装啥,从不吝啬。买鞋面布、吃满月面的布、做衣服布都是和街房邻居去关林赶集买,想买的多便宜些。大家想想,这样两个人的处事态度,会不冲突吗?但我妈也不笨呢,她不想惹爷爷生气,白天就把买的整包东西放别人家里,晚上等我爷爷睡下了再去取回来!但是,即使这样,我爷爷第二天还会向和妈妈同行的人打听:俺姣她妈夜个花了多少钱?他会得到答案吗?肯定不会!那么他又很想知道,知道了很生气,知不道了又不甘心,所以爷爷就会找茬!那妈妈也不负软。大概这就是我们家最常见的生气原因了。
一生气,爷爷有时唠叨奶奶,咱俩跟他们分家,不管他们,看他们能过成啥?说轻了,奶奶会劝劝爷爷,说重了,惹恼了奶奶,奶奶说:要分家,你老舅子一个人过,我都是过孙男地女来!有时候,爷爷也会被奶奶“骂”醒,胡子一撅笑了,也就什么都没有了。但是,也有动真格的时候,爷爷去地里干活不回家、不吃奶奶做的饭了!这哪能行呀?不能让他饿着呀!好多地里活得由他干呢!他饿下病那可太划不着喽!哪咋办呢?我奶奶有招!大家猜猜我奶奶的“招”是啥?
我奶奶的“招”很简单,那就是“我”!奶奶把我叫到厨房,教我活拳头那么大一团白面,用擀面杖擀开,捣开煤火、上锅加水,切一个葱头、剜一筷子猪油再放点盐,腌好。等水开了,把面条下进锅里煮熟,用笊篱捞到腌好葱花的碗里,再舀点汤,一碗起汤面就做好了,我再小心翼翼的端给爷爷,说,这是我做的!爷爷就吃了。我印象里,第一次做是十岁左右吧,打那以后,爷爷只要使性子不吃奶奶做的饭,他就饿不着了。他如果是在地里干活不回家,奶奶就让我和两弟弟(妹妹还小)分头到我们家的地里去找,见到我们,爷爷自然就跟着我们回家了。
奶奶“拾掇”住爷爷,对妈妈也是“对症下药”。在妈妈发脾气时,让她尽情发,发完之后,奶奶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妈妈也是很适说的人,她会反思哪里不对,照着奶奶说的做。妈妈也从不和爷爷记仇,爷爷穿的里里外外都是由妈妈做的、洗的,而且还喜欢给爷爷奶奶做白色的布衫,因为白色的趁人,越洗越白,穿出去人也显得精神,妈妈是个很要面子的人。因为奶奶不好洗衣服、不好扫地,妈妈也不指望她干这些。只要奶奶把饭做好---不耽误我们姊妹上学,把畜生喂好---到年底卖了收入一大笔钱呢,在关键时候---和爷爷吵架时站在她这边就够了。
我们家就是在这样仨俩月一次的争吵和全家人勤俭努力下,一天天过上了幸福日子。
我们姊妹四个的婚事,也是在奶奶的亲自操持下完成的。她还见证了我们生子养育的过程。奶奶四世同堂了11年。在我两个弟弟的大儿子吃满月面时,妈妈把收到的所有布匹和衣服都如数给了两个儿媳,过后,奶奶叫住了妈妈说:姣她妈,你咋恁憨来,你还有俩闺女来,我给你拾过来了几gudu布。说着把布给了妈妈。她是让妈妈用这些布给我和妹妹家的孩子做棉衣用的!其实,我们家这时候日子已经很好了,但是奶奶心疼妈妈到骨缝里头。就在奶奶十周年祭日的冥棚下,妈妈看到奶奶的遗像,泪流满面再次跟我们讲了这个“秘密”。我跟妈妈说,奶奶在床上躺了七年,你和我爹伺候的尽心尽力,床上整天都干干净净软软和和,活到93岁,奶奶也算有福了。
还有一件事,我记忆深刻。那时,我刚搬新家,因为奶奶没有闺女,我是把自己既当闺女又当孙女,就让奶奶来我家住新鲜。有一天,我和姑娘发生争吵(没记住因为啥),姑娘一句也不让我,奶奶就把她拉到屋里,跟她说:抬手不打笑脸人,你妈说你,你笑笑bao吭气,看你妈还会生气?从那以后,我发现我姑娘成了笑面糊,不再跟我争的没大没小了。
我妈姊妹七个,她排行老三。除了生养我们姊妹四个外,她还养过三个孩子:一个是大姨的孙女,那时候计划生育紧,大姨只有一个儿子,想要孙子,孙女一生下来就抱给我妈,让我妈养到两岁多;第二个是我家姑娘,帮我养到10岁;第三个是舅家的二女儿,舅是妈姊妹中唯一的男孩,妈也非常疼他,他的大孩子就是女孩,第二胎又是女孩,也为了要个男孩子,就把二妞抱给我妈养,也养了两岁多,直到我舅家生了个男孩才引走。
我妈是父亲辈中的长嫂,我父亲是独生子,父母跟他们几个叔家的兄弟们相处的很和睦。总共10叔伯弟弟,不管哪个兄弟娶媳妇,妈妈都会出好些天力,给他们帮忙安机织布,亲自活面揉馍蒸馍;等到他们家生孩子,老妈又是陪他们到医院生产,还帮他们做月子里用的小棉片。
每年春节,老妈都是买好多肉,煮煮烧烧分给孩子们。今年春节,老妈买了半个猪零半截的猪肉,还有一套杂碎,煮了五锅肉,做成红烧肉,还炸了一大盆假松肉,分给四个孩子,还有她的姊妹们。尽管她已70多岁了,你再怎么劝说让她少做点,注意身体也无济于事。她心里装着对孩子的爱和亲戚邻居的挂念。
最后是父亲的亲仁善邻行。父亲是独子,也是孝子。对爷爷奶奶是百依百顺,从不顶嘴,父亲的德行就象奶奶一样宽容、抱持、为善、平和。他和老妈对爷爷奶奶的孝顺是出了名的。在爷爷84岁那年,从生病到老的半年时间里,我父亲没有离开过一步,给他翻身、擦洗、端吃端喝,倒屎倒尿,连春天播种都是由老妈叫堂叔帮忙种的;奶奶因股骨头骨折在床上躺了七年,都是由我老爹老妈伺候的,奶奶的床上整天都是干干净净的,没有一点异味,来看望的亲戚朋友,没有一个不夸赞的。看到父母的辛苦,作为儿女,我只能利用星期天时间回家给奶奶洗洗头、剪剪指甲,用轮椅推着她老人家转转,每次看到我们姊妹几个,奶奶都是乐呵呵的,说:“bao古我买吃来,穿来,我啥都吃了,啥也看了,也穿不着了,阵这不都过到天上了!看见你们我都高兴!”。在奶奶走完93个岁月时,很安祥地离开了我们。人人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我的父母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孝顺”的含义。也正因此,他们的孝顺在我们家三里五村也出了名,父母的言传身教给了我一笔莫大的财富。
父亲教育我们要与人为善,勤学苦练,不管做啥事都要舍得下功夫,只要功夫下到没有做不成的事。父亲只上到初中,但是他一生好学好写。他说开卷有益,看书使人获得方方面面的知识,写字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涵养,亦即字如其人吧。九几年,父亲利用到烟站帮忙收烟的闲暇时光,用树枝在地上练字,不仅练就一手钢笔字,还把毛笔字练得像模像样。父亲跟老妈喂了七八头牛,加上种庄稼,几乎没有空余时间,但他仍然不忘忙里偷闲练毛笔字。近些年,村里红白喜事,所有的对联都是父亲写的,记礼也是父亲记的。每年的春节,一大家子的春联也都来找父亲写,尽管买的春联贴上也很好漂亮,但是都觉得父亲写得的贴上耐看。不管是老少,只要走到家里让帮忙写对子,父亲都会以诚相待,分文不取。前年我到关林给父亲买了两捆大红纸,一年时间就用完了,今年春节前又给父亲买了一捆两米五长的大红纸,用来写春联和自营日常门事。
我的祖辈和父辈虽然没受多大教育,但是他们用朴实的行动诠释了“亲仁善邻”的含义,教育晚辈勤俭持家、家和万事兴、子孝悌睦、和善邻里。也正是有了他们的教诲,现在我们一大家子其乐融融,沐浴着党的春风奔在小康社会的路上。
我们每个家庭也是一个小“国”,每到春节,我们也要象国家开人大会一样,盘盘点,算算上一年的收成和收获,计划一下明年的安排,是买一辆车,还是盖一所院;是要考取一个证书,还是要学习一门技术;是要供孩子上大学,还是给儿子结婚。等等。如果我们都来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我们每个家庭的计划就会一个一个的实现,过上了幸福生活,我们也就为实现中国梦做出了贡献!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祝愿大家阖家幸福!美美满满!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