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6世纪初到20世纪初,奥斯曼帝国是怎样治理阿拉伯人的,阿拉伯民族又是如何获得的独立的。
许多阿拉伯国家的国旗上,都有白、黑、绿、红四种颜色,它们的别称叫做“泛阿拉伯色”。
还有一些国家选用的是四色中的三种。
白色象征的是阿拉伯民族第一个世袭王朝:公元7世纪建立的倭马亚王朝。
这个王朝使用白色旗帜,所以在唐代史书里也叫“白衣大食”。
所谓“大食”,就是“塔伊”的音译。
塔伊是阿拉伯人的一个部落,唐朝君臣从波斯人口中听说了这个部落,误以为它代表全体阿拉伯人,于是起了“大食”这个国名。
阿拔斯和法蒂玛两个王朝,分别使用黑色和绿色旗帜,中国史书称其为“黑衣大食”和“绿衣大食”。
这样看来,白、黑、绿三色,代表的是阿拉伯人的政治传承。
至于红色,它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后裔,圣城麦加的统治者哈希姆家族的旗帜颜色,代表阿拉伯人的宗教传统。
四种颜色加在一起,象征阿拉伯民族在历史和文化上是一个整体。
不过,三个“大食”王朝建立的时间,远在公元7到10世纪。
经过几百年变迁,它们逐渐变得四分五裂。
进入13世纪,中东大部分领土落入了马穆鲁克帝国手中。
所谓“马穆鲁克”,就是阿拉伯人豢养的少数民族士兵。
他们在势力坐大之后,反过来夺取政权,成为阿拉伯人的主宰者。
但马穆鲁克的统治,只维持了200多年。
1516年,突厥人建立的奥斯曼帝国发动西征,在一年时间里吞并了马穆鲁克帝国的全部领土。
阿拉伯人从此迎来了奥斯曼时代。
奥斯曼帝国虽然是外来征服者,但它和阿拉伯人的关系起初并不差。
毕竟,突厥人的统治,比马穆鲁克要宽松一些。
奥斯曼帝国把阿拉伯人聚居区划分成20多个行省,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也就是素丹,只任命行省总督和司法官员,日常事务还是由阿拉伯人自己负责。
对农村和沙漠地区的阿拉伯部落领袖,素丹也给出了很高的自由度。
加上突厥人同样信仰伊斯兰教,阿拉伯人在他们统治下,居然享受了200多年的准自治地位,某些时候甚至可以跟奥斯曼素丹讨价还价。
进入18世纪末,双方的合作渐渐维持不下去了。
穷兵黩武的奥斯曼帝国,因为常年对外用兵,财力日益枯竭,决定加大从海外行省攫取财富的力度。
阿拉伯人一向渴望拥有更大的自主权,当然不肯就范。
僵持之下,一些行省的总督决定跟阿拉伯人合作,脱离江河日下的旧帝国。
奥斯曼素丹派驻埃及的高级将领穆罕默德·阿里,就在1805年自封为总督,把埃及变成了世袭的独立王国。
这个新诞生的埃及王国,一度攻占了今天的沙特、巴勒斯坦和塞浦路斯,与素丹分庭抗礼。
日后埃及在整个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地位,基础就是在这一时期打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