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我把自己听课的方式做了调整。就是一到上课的时间,只要有空,我就到走廊里教室外面听老师们的课——我称之为“走课”!所以,一个多月坚持下来,感受颇深。原来我给我听过的老师的课都是要“打个分的”,并且一定要定个等级,还得按照套路让大家再次说课再评课,最后写评语反思。这是我做教研员时保持着的习惯,而且经常自鸣得意。
现在,我最想说的感觉是,学会教学得先从管理课堂做起。
原因很简单,我们经常说的高效课堂关注每一个,发现每一个,发展每一个,是以课堂动静有序为前提的。没有良好的课堂纪律怎么得了,何谈传授知识智育育人德育育人“教书育人”?
怎么办?下面我谈谈我的课堂做法,权当抛砖引玉。
一是先组织学生“立规矩”。比如刚刚认识学生们上课之初,课堂里人声鼎沸,直到上课铃响起教师进了一两分钟才有人意识到是老师来了。我抑制着自己想大声喊“安静”的冲动,在黑板上写下一个大大的“静”字,开始和孩子们立规矩首要三点。1、课前准备。上课前必须准备好学习用品,课本统一放在桌面的左上角,作业本与笔放在右上角静静数数等待上课铃响老师进教室;2.候课坐姿:上课音乐响起,要立即进入教室安静坐好,想象着我写的“静”字的样子,安静等待老师上课;3.铃声响后:老师进入教室说上课,全体行礼,老师“鞠躬”还礼后,才能坐下。下课也是全体起立,喊完下课学生致礼,老师“鞠躬还礼”后才能正式下课。
二是持续管理学生设流程。一方面是明文规定我上课的行为准则。比如,举手发言。一定要右手自然举起,五指并拢向上举直,肘部不离开桌面;比如学会倾听:老师和同学讲话时,要坐姿端正,专心致志地“静静地”聆听,边听边思考别人说了什么,对不对。等别人讲完后,“不用嘴喊”举手表示有观点,得到老师允许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否则不能先说话。另一方面,设立小组分组管理,同样是有流程。比如,选举组长、副组长、纪律委员、宣传委员、课代表。讨论的时候,若是真的需要合作交流。一听老师口令二要小声动口、有序动手不接触同学身体,完成后用统一坐姿展示给老师。
三是明确具体的表扬,持续的评价。奖励正能量好行为习惯。比如,不要吝啬微笑,更要学着说表扬和鼓励的话语,尤其是平时表现不好的学生偶尔表现良好时,更要及时表扬他们。比如,小组长手里每人发一个记录本。行为习惯加分减分游戏化,争分扣分数字化,但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减分扣分,主要是当底线“拉下脸色来不高兴”不赞同某些碎动作评价运用。一周一统计辅助以发几块糖果,几个花生......大家都知道的,几岁的孩子好动是天性,不要把学生的有些乱当成是对你的不敬。相反的,我利用过孩子们的好奇心,故意与离我最近的几个学生说悄悄话,大部分孩子马上停止他们的谈话,来静静地听到我在说什么。
其他的,我也正在摸索。比如事先布置一点具体可行的清晰地任务,上课前先找点事情让学生们做;或者是就像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建立了“草稿本”,让班长、组长设计点“有思考意义的小游戏”;接受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如有可能,让学生参与制定办法,我发现学生越具有主人翁意识,就越能够遵循这些办法。网上搜索你会发现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改变上课的方式是一种优点,而不是缺点。
最后,请保持平常心。不要对学生期望值过高,但也决不贬低他们。我的最主要建议是先沟通多沟通,先一点点的尽可能地建立“统一战线”,让孩子们一个个的慢慢地成为我们的“亲密战友”。一个个的走近你,慢慢地你走进他们。一周可能你都连一个都很难收服,但是,别着急,慢慢等。
“磨刀不误砍柴工”——不要忘了,拉上我们的同事们一起来。人多力量大,我们一起从管理课堂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