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化妆是从外到内的修饰,那调理就是由内而外的展现。两个目的可能是一样的——变漂亮,但效果上来看,由内而外显得更重要。内驱力就是这么一种东西,那我们的内驱力到底是什么?李笑来老师作为曾经TOEFL的老师,从学习英文这件事为切入点,找到了做一件事的内在动力源,与吃饭一样重要的需求——刚需。
从我们学习英文开始,好像从来都是知道,英文是很重要的,但是最终你会发现,真正把英文这个技能掌握的人真是的只是少数人。
而实际上,学习语言这件事情,和智商根本就没有关系,作为生长在吉林省延边的朝鲜族自治州的笑来老师,从小就是在双语的环境中长大的。甚至是那里的一条朝鲜狗,如果你对它说:“오다!오다!”,他就过来了;然后你再对它说:“过来!过来!”,他也过来了。那这只狗就算是是双语的了,而且在那里,智障人士也是双语状态的。
那导致这个能力很多人都无法掌握的原因是什么?就是我们刚刚说到的一个词——刚需。
就像吃饭一样,这个需求的调动是无论好坏都会出现的。用李笑来老师的话说,如果不是刚需,那就是“不必须”,于是,事实上“不用也可以”,事实上“没有也行”,虽然“有倒也挺好”,可“没有的话顶多是有点怨念而已”……
如果英文是刚需,也就是那些学会的人(虽然是少数),对他们来说,甚至是在没学会的状态,也会“凑合着用”,然后“用着用着就熟练了”,你想想,这是不是最重要的根源?
再看看我们身边的人,绝大多数都是不善于分析和思考的,但是你身边总有一个这样的人:他们善于分析(也因此常常能做出更优的决策),他们善于琢磨(也常有特立独行的见解),他们也善于说服别人(也因此有很强的影响力)
为什么呢?虽然我们整个教育制度在这个能力上的培养几乎是失灵的,但这些人却能“无师自通”?其实就是因为“分析”是刚需,弄不明白就难受的要死,接下来就是满足这个刚需,需要学什么他们就去学什么,需要克服的就去克服,谁都拦不住……
所以说,正确的刚需是一切驱动力的源头。
加上定语“正确”是为了分清另外一种不好的刚需,因为我们身边还有一群人有“吐槽”的刚需,不抱怨就难受的刚需,“活在过去”而无法乐观对待未来的刚需,要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