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又
人是战略核心要素
“谈当代中国企业的战略和人力资源,我认为我十年创业以来,体会最深的一条是:当代中国企业没有根本性的好战略和坏战略之分,只有好的战略实施和坏战略实施之分,有合适的人和用对人,坏战略也是好战略,没有合适的人和用不对人,好战略也是坏战略。”
——赵民(2001年全球未来领袖、正略集团董事长)
赵民这句话我认为是《战略》这本书很好的延伸,人是所有战略的核心,没有好战略和坏战略之分,将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地方,坏战略也有可能成为好战略,但首先,这个能称为是战略。
什么是战略,在共读的第一天,超鸡思维训练营的同学就对此作了研究,但我理解的战略并不复杂,需要两点,一个是连续的,一个是当前可执行的。
在一定程度上,很多企业存在的问题不是不重视战略,而是对战略重视过度,滥用了“战略”一词。比如一些企业经常把“战略”和“战略性”混为一谈,很多工作被冠以具有“战略性”意义,诸如战略性人力资源、战略性成本管理、战略性采购等等。这种大词很吓人,还没有找到事情的关键。
战略选择,其实就是在长板中去找核心竞争力。最终决定组织的本质,形成组织的独特身份和战略个性。如果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具备,你需要深入思考,“为了构筑战略优势,我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沿着这个路线走下去,你的设想会变成未来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伟大是熬出来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日积月累出来的。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是能力圈的潜能放大的关键。
我同很多朋友都讲过能力圈这个事,我大概是在两年前开始思考自己的能力圈的。我有个同学,她在学校成绩平平,但是是个很开朗爱交际的人,情商很高,在我看来很难解决的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在她看来都是小事,毕业后她一直做着编辑,后来因为工资低,出来自己做生意,他们家在威海,就跟着家里做贸易,现在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我当时是这么思考这件事的:如果她刻意练习一辈子的“如何做好编辑”,未来她可能每个月最多可以上万。但她天生就是爱跟人说话、幽默、爽朗,恰好去做了拉生意这个事儿,迅速把自己的能力放大、收入翻百倍。并且,这还没经过刻意练习。而正是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只有真正找到自己的能力圈,基于能力圈去做选择,才能放大自己的潜能。
问题是最好的养分
战略上有四大问题:
1. 战略有没有:公司有战略吗?如果有,你能用一句话说清公司的战略吗?
2. 战略好不好:你所制定的战略是个好战略吗?战略既有高下之分,也有好坏之分。
3. 战略实不实:战略不能务虚,战略落地需要扎实的资源和能力作为基石。
4. 战略快不快:天下武功,惟快不破。在剧变时代战略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进化而来的。
首先让问题回归本质,我认为无论营销如何变化,营销战略的本质有三点核心是不变的,即:需求管理、建立差异化价值、建立持续交易的基础。
无论在传统时代还是数字时代,这三点都是营销战略或者市场战略的功能指向点。需求管理的核心是作为“较少弹性”的企业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的根源——需求的不确定性进行有效控制和导引,正如宝洁一百年来不变的专注于洞察与挖掘消费者本质需求。
有战略:一句话能说清楚
你能用一句话说清自己公司的战略吗?如果公司没有明确清晰的战略,你甚至连自己公司都无法介绍清楚。我曾采访万科董事长王石,他曾分享过他面临的一个挑战:在国外接受采访时总会被要求,“请介绍一下万科”。在十几年前,他实在无法在10 分钟内把万科的业务讲清楚,因为万科的业务太杂乱。王石说:“一个企业成熟与否,可以通过介绍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这有点类似女士的裙子效应。裙子越短,越引人注意。”
《战略》这本书中有3 种定义战略的方法:
1. 把你的战略区分为三类,事前规划的战略、事后总结的战略,以及处于这两者之间的自发涌现的战略。事前规划的战略并不能完全预知未来的变化,因为需要在执行过程中保持开放的心态,鼓励那些在变化创新中的“自发涌现”。深入研究微信这一款产品,就会发现这是腾讯内部“自发涌现的战略”,还险些在内部被扼杀掉。在腾讯总部以及马化腾眼中,并没有对微信进行过严肃科学的事前规划,即使是“微信之父”张小龙也没有对微信在事前有准确的定义。
2. 基于此,你需要重塑公司的战略管理流程。传统的战略管理流程太过于“自上而下”,其核心任务就是定目标、下任务、做考核等,把战略管理全部细化成严格而漫长的流程制度,让战略变成了“慢战略”。研究表明,真正的战略往往是“自下而上”,在战略执行进程中,下属部门往往会涌现出很多好的战略,未来战略规划部门的使命就是把战略管理和创新管理完美集成在一起。作为“战略家”,你是战略“总设计师”,更是战略“总许可师”。
3. 在组织内部推动“ 精益创业”。这已经是硅谷流行的范式,在小米手机上也有生动的展现。你需要放弃传统“零缺陷”的管理方法,在公司内部鼓励“不完美、有缺陷”的想法或产品,先在市场中投入一个不完美的原型产品,然后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用户粉丝的反馈建议,对产品进行快速迭代优化。以速度替代完美,在快速进化中实现完美。基于此,好的战略往往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进化出来。未来战略管理的重心不是在“设计规划”上,而是“加速进化”上。
我们谈“变”,或者说谈“变化中核心的核心”,从工具层面,也许大家都用了类似的工具,然而做出来的结果天壤之别,很多情况下是因为使用这些数字工具时没有指向“本质”。我认为,移动互联、万物互联网使得人与人、人与产品、人与信息可以实现“瞬连”和“续连”,这种高度连接产生了可以追踪到的数据轨迹,使得消费者被比特化,战略的每个环节可以用数据来说话,并在连接中实现消费者的参与,实现企业的动态改进。
《战略》这本书有些晦涩,但是很经典,确实给了我很多启示,也让我找到了自己一些想法的基石假设,我想我是听混沌的课听多了,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