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儿珍贵而沉重的礼物,欧文和玛丽莲夫妇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向我们陈述了如何面对自己和亲人的死亡。
这几天我在追《我在岛屿读书》,看节目时共情于他们老友在海岛上的相聚畅谈,感觉能和朋友们在一起回忆一下过去扯扯闲篇儿是何等享受,那仿佛是我对不久以后的生活的期待。
而今天读到欧文回忆起他的学生时代的趣事,他说所有的回忆都只属于他一个人的了,因为好友们都早已先他而去。当他想起另一个同学并想与之联系时,发现他也已去世八年。当年医学院的学习小组一共六个人,如今只剩欧文一人。读到这里,我和亚隆一样心怀怵栗。这样的情景,恐怕也将会陆续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
玛丽莲对家里几千本藏书的最终归宿着实担忧,除了能送人的,剩下的很大部分宝贵藏书日后恐怕都要飘散于风中了。这将是一场彻底的告别。
对父辈及祖父辈的记忆,随着当事人的去世,那些记忆也将永逝,至此,他们都真正地死亡了。
“你活得越充实,便死得越坦然”。玛丽莲觉得自己很幸运,已经很充分得活过了,所以可以死而无憾。我读到这段话时,脑海里出现的灶台里正在燃烧的木炭,如果燃烧充分,便坦然利落地化为灰烬,随时等候与风共舞。但如果因为潮湿等原因燃烧未尽,它会青烟四起挣扎着熄灭,这也许就是生命的遗憾。
当读到玛丽莲刚去世后,欧文在家中随处可见玛丽莲的物品时,他被孤独感重重包围时,我不忍落泪。
想起2008年父母第一次来深圳,在陪伴我一两个月后回老家时的分别情景。护送完他们去广州坐长途火车,当我返回到出租屋,坐在他们房间的床上,想起昨晚他们还睡在这里,而现在却已在千里之外,房间里到处都是他们的气息。这两个月被宠成小孩子的幸福时光,在他们回去后我不得不再次变成坚强的大人时,我也曾痛哭流涕,那也是一种不舍。但是,那种分别实在不能与亚隆与玛丽莲的永别相提并论。
如何面对亲人的离世,如何不被悲伤压垮,并能在悲伤中生出活下去的力量,这是一门学问。失亲者不仅需要亲朋好友的关怀,更需要自己的勇气和努力,化悲痛为力量继续走下去。
书中详细介绍了在玛丽莲去世后欧文是如何度日如年,在处于崩溃和抑郁的边缘时他如何面对那深沉的悲痛,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你活得越充实,便死得越坦然。愿你此生,了无遗憾!”
我花了两天时间阅读,用了一天时间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