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百里者半九十。90天研修日记的任务马上就要完成了,但坦白来说,最近写日记的压力却越来越大。虽然还没有落下过,但焦虑感却越来越重,很多时候脑子空空,疲于应付,写的质量也不如以前了。
我自己分析,产生这种情况有两个原因,一是岁末年初确实事多,比较忙,时间顾不上;二是最近看书少,学习少,上上次的研修课笔记还没有整理,脑子里缺少感性思维,自然灵感就少了。
但我知道,在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其实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我把写作时间从早晨挪到了晚上。
研修课刚开始的时候,我每天早晨六点爬起来写日记,几乎雷打不动,记得有一次我早晨要出远门,五点就起来写了。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件必须要完成的事,怕耽误,所以每天先把它完成。写完之后,整个一天都感觉轻松,很从容。
而现在,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我的写作时间基本都是在晚上,很少再早起写了。我的潜意识开始告诉我,这件事没那么难,你总会完成的,因此我开始慢慢往后拖。拖延的过程并不舒服,整个一天我都会感觉到有个心事,虽然我清楚的知道,睡前一小时我肯定能完成这个任务,但是压力并不会减轻,这一天并不快乐。
做同样一件事情,单从时间维度上的变化,就可以有截然不容的效果。我觉察过,早晨写和晚上写,我整个一天的情绪状态甚至都是不一样的。
其实关于早晨做事的道理,我明白。“一年之计在于春”么;还有一句不知谁说的,“谁能掌控早晨,谁就掌控了一生”;日本还专门有本书,叫《晨间日记的奇迹》。
为什么早晨做事好呢?
因为早晨是成年人唯一可以把握的时间段。我们生活在一个节奏飞快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白天要忙工作,下了班要忙孩子,忙家务,三不五时再出去聚个会,上个课,一天到晚跟上了发条似的。成年人唯一能安静下来,不受打扰的坐在书桌前,也只有早晨了。这是一个清晰可见的现实。
想抓住早晨,就只能早起。早起,本身就代表了一种行动的意愿。李老师多次讲,心理咨询一定要促成行动,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瞎扯淡。早起也是一样。人都是有惰性的,谁都愿意都睡会,但是如果你愿意舍弃温暖的被窝,揉开惺忪的双眼,在别人呼呼大睡的时候主动做一些事情,这本身就是一种“直面矛盾”的行动,你的身心都会被调动起来,整个状态是不一样的,效果自然也不一样。
而且,早起不光是早起,早起背后是更有节律的生活。要早起,必然得早睡;要早睡,必然得控制饮食、丢开手机、减少酒局……这是一连串的选择,体现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如果你想控制自己,那就减少一些欲望;如果你想收获精神上的富足,那就舍弃一些物质上的享受,道理就这么简单。佛家讲“戒能生定,定能生慧”,其实,不晚睡、不玩手机也是一种戒,由“戒”才能入“定”,才能看清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才有修得“智慧”的可能。
我元旦期间参加止语静修营,深深体会到早睡早起、食不过饱的好处,我想把它坚持下去。昨天写了一篇《只立一个FLAG》,新年希望自己身体变得更好。早睡早起,应该也是这个FLAG的一部分。
写于2020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