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6

如何通过孩子躯体化症状识别心理问题

在对儿童的咨询中,很多父母都反映过孩子咬指甲、揪头发等行为。在很多育儿群中,儿童心理问题的躯体化也是热议点之一。 当一个家庭生病了,一定会有一个或多个成员把家庭的病症呈现出来。而这个人往往是家庭中能量较弱的,敏感度较高的,年龄较小无力自我保护的那一个——我们的孩子。 不管是个体取向的儿童咨询,还是家庭取向的家庭治疗,在做儿童心理咨询时都不可能回避家庭这一重要因素。 认识躯体化 躯体化,是孩子表达不适与痛苦的无声语言。躯体化是指:孩子借由躯体表现(行为问题、身体不适等)来表达心理上的问题。孩子之所以运用这种无声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往往是因为他们遭遇了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困境:不会说、不能说、说不出……精神分析认为,婴幼期由于心理结构尚未充分发展,不能在语言上进行交流,个体对外界的刺激主要在躯体水平上做出反应。 那么遇到焦虑、恐惧时,个体会形成原始的躯体反应模式,这种反应我们可以理解为儿童的躯体行为语言,好的母亲能很好的理解婴幼的躯体语言并给予恰到好处的满足,但若婴幼儿的焦虑、紧张以及需要,长期和严重地没有得到理解和满足,那么躯体的不适和糟糕的感受会积存下来,虽然随着儿童长大语言得到发育,但那种前语言期的感受也只能永远留存在潜意识里。 作为父母,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些躯体化为表现的特殊行为,或者简单地把这些行为当成孩子的坏习惯来予以纠正,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在遇到挫折和压力时,遇到困境时,早先的那种躯体反应就会重现,使人感受到一种非理智的、神经质的躯体不适和焦虑,而且会促使去找原因,产生疑心和妄想。佛洛依德把这一过程叫做“再躯体化”,它是一个退化过程,即退回到发展的早期阶段。 30%的孩子会咬指甲 就目前来讲,大概会有30%左右的孩子在儿童期会出现咬指甲这样的行为,其中,更会有人把儿时的这个行为延续到成年。 三岁前的孩子吮吸手指,多因生活环境单调,或缺少爱抚,以吮吸手指自慰。与婴儿时期不能满足其吮吸的欲望(如人工喂养,奶瓶嘴洞大,几口就饱了,可是吸吮的欲望未得到满足;或突然断奶)也有一定关系。而咬指甲癖多见于学龄前期及学龄儿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最好的策略就是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然后自然而然的那些困难就自己消失了。 对于不让孩子...
    Leslie91阅读 57评论 0 1
  • 孩子做家务是正常现像, 孩子做家务承担了自己的责任而去赞美他 孩子把自己的书桌整理的很整齐这是他应该做的不用赞美他...
    蓝冰韵阅读 70评论 0 0
  • 高维课第一课复盘:每个家庭不一样,每孩子内驱力卡点不一样。因需施教,疗愈父母童年创伤,帮助孩子重塑情商体系。听话照...
    德清卓玛阅读 78评论 0 0
  • 摘抄:不言而喻,我的终极目标是让这个班级的孩子们看到教育的内在价值,这样他们就能为了学习而学习。这个目标终究会实现...
    暖暖_a004阅读 83评论 0 0
  •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老天爷要是想救一个人,那就会让这个人升起慈悲心,赋予他一颗...
    陆颜阅读 11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