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墙如瓦,雨如烟。江南这个相对于北方偏安一隅的姑娘,用她婉转的美勾画了一首江南长歌,她静静的记录着过往的遥远,那幽幽的青山隔着一袭太湖水畔,映入我凝望已久的眼帘。
月光如烁,风如烟。彼时的我走在铺满青石板的姑苏,坑坑洼洼、满目疮痍是烟雨江南沉寂下的痕迹,这里到底是闲适还是朦胧?我终究说不清。这里没有我的人间仙境,戴望舒雨巷中的邂逅也偏显矫揉造作,瓦扉屋檐是历经沧桑后的无言,留在最后的时代,遗忘在记忆的洪流,是无奈的冷眼、是铅华过后的酸楚、还是“断肠人在天涯”的伤感……….
想起了什么,或许忽然间的想起才是真正的忘记。锡城依旧如明珠般矗立在南方的土地,氛围总归是外乡人可望不可即的,前路也都分道扬镳了,以后的日子和着此地此景,令我深陷帷谷、进退两难。虽是我们却也总觉得是我一人而已,有些话始终不能说,只能默然与一个不会说话、而在或不在它都悉心听完你一字一句的湖畔去诉说,不是不信任,只是由来已久的隔阂。
秋后的黄昏,偶尔拾起一片飘落满阶却很久违的落叶,那一弯清流的经脉,不必花烛,不必沉吟,就像记忆的碎片,此去昨年渐行渐远:细柳编过的“王冠”一头拴在那个短暂忙碌却汹涌的繁夏,另一头系在我的身边,以至于每每闲暇间,想起一幕幕对视时,嘴角的扬起也都随遇而安,偶然的交集充满着不可说的旋律……而这些汹涌的情绪,却被时光一再稀释,平淡苦涩,细细体会就好像隔夜茶一般,是净是苦?或两者皆有之。而那时的太阳我总感觉很老了,那时的风却是新的。
后来也路过惊人的相似,熟悉的“煎饼侠”的台词还在耳畔,没有更多的惊喜,有的只是捉摸不定……站在归家的车后,还很像孩子般牵着没温度的耳朵:“我的手的旋向是哪,你便往哪拐、往哪去”,而得到的回应也是暖阳般的消融,看到过这样一段话“人的需求总是被眼前的陈列所供给创造出来,回忆也是”。那么过去的事以及说过的话的唯一意义,大抵也都无意义。我想后面还会有许多人来到这辆车的前排,充当伴我回家的角色,有的更像是重逢,而有的只能算是见过…….因为我是旅游者,最不缺的恐怕是路过,那种“从此无心爱良宵,任他明月下西楼”的轻狂也都残封在过往了罢。
暖阳依旧在,而今年的南方却冷的出奇,这种冷,对身在这一隅的人来说是少有的,而我仍习以为常,可谓另类。孤城冷,冷的发慌啊,夜色下锡城宛若四合院般围起了一道厚厚的篱子,这篱子不大不小,正好容得下各色各样的人,与《围城》里的那句话类似,只不过篱子里面的人亲密无间,外面的人总想着冲进来,进来后才发现这里既无门可以出去转转,也无窗可以寒暄寒暄,有的只是自我内心的安慰罢了。常见有人站到城市的高楼眺望夕阳下锡城的一览无遗,或许是惠山的粉墙高耸、瓦屋倒影,或许是太湖边夕阳斜照、渔歌唱晚,又或许是二泉映月、衣衫凄凉……城市的前卫与古老的纯朴只在这一刻矗立眼前,完美展现。
梦里孤城未被世俗烟尘搁浅,人性的淳朴于一笺水墨里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