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消耗的是接收者的注意力。因此,信息的聚敛必然意味着注意力匮乏。”1971年,赫伯特·西蒙(Herbert A. Simon)
这个世上总有那么一些人可以轻而易举看透一件事情。多么深刻呀!过度碎片化信息必然导致人们的注意力匮乏并产生一系列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出现。比如思考能力下降、人际冷漠、极度自私、婚恋障碍、子女被爱的程度下降、盲从群体基数扩大等等。
(Fragmentation)碎片化最早是计算机的术语,在硬盘读取数据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常见现象,即数据排列不“整齐”导致硬盘空间的浪费,需人工通过指令进行碎片整理的过程。随后“碎片化”一词,在上世纪80年代常见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传播学等多个不同领域中。
据人民日报组织的一项调研,共有84987名读者通过来信、网络等方式参与投票调查,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调查结果显示,网络(54.12%)、报纸(46.32%)和电视(43.83%)是受访读者最重要的三种信息渠道。这充分反映了新的媒体环境中,读者阅读习惯的变化。在被问及阅读的习惯时,近四成(38.35%)的人习惯于“先看标题,如果感兴趣就往下看”,另有32.99%的人会“挑喜欢的版面或栏目看”,“从头到尾仔细看”的不到15%。过半数(51.56%)受调查者平均每天用于阅读报纸的时间在半小时以内,只有17.44%的读者选择了“一小时以上”。以上数字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新媒体时代,读者阅读时间的减少和碎片化趋势。——摘自《人民日报》
顺应变化是一种智慧,但绝不能只见林不见木。系统化学习获取信息与碎片化学习获取信息是完整学习的两个阶段。碎片化是偏重视觉导向,系统化是偏重思维导向。他们共同构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如果只强调碎片化,就缺乏深度;如果只强调系统化,就缺乏广度。(在网球世界里,也存在大量碎片。你到底用什么打球?用球拍?用手臂?用肩膀?用腰背?用腿?用眼?用耳?用大脑?用气场?答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碎片化环境的自我防护措施:
1、“水龙头”法则:海量信息是水,你要根据需求控制水龙头开关。
2、“发呆”法则:发呆或放空的目的是更高效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
3、“窗帘”法则:你打开电子产品的刹那,就已拉开窗帘,阻隔了人际交流。
4、“铅笔橡皮”法则:单纯的在玻璃上触摸都是单一维度的生存。使用✏️才是多维度生存。
5、“Why”法则:多质疑、多思辨、少盲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