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听“终身班主任”奖

刷抖音时,偶然看到一则消息:惠州拟设立“终身班主任奖”。一时之间,颇多感触。

这个奖,立意是好的。它想表彰的,是那些数十年如一日扎根在育人一线、兢兢业业承担班主任工作的老师。他们日复一日地早出晚归,组织班级、谈心谈话、联系家长、处理琐事,与学生同喜同悲,以班为家。这份工作的重量,外人难以体会。若有制度能肯定他们的付出,给予他们一份有尊严的回报,无疑是对教育者莫大的尊重。

但这条视频下面的评论区,却也折射出另一个真实的教育现场。有人说:“真有人乐于做班主任,天生就是带班的料。”的确,有些老师胸怀教育热忱,他们善于沟通,懂得管理,爱生如子,在繁杂中见出意义,在付出中感受到幸福。班主任工作对他们而言,不是负担,而是实现价值的舞台。

然而,也有不少声音表示:“我可不想干班主任,太累太苦。”这同样是真实的心声。班主任责任重、压力大、事务杂,除了教学,更要承担数不清的非教学任务。时间被切割成碎片,情绪总处于待命状态。身体透支、家庭难顾,成为许多班主任的常态。不是不愿奉献,而是这份工作的强度,确实令人生畏。

更值得深思的是,还有一种情况较少被提及,却客观存在:确实有人不太适合做班主任。管理能力不足、沟通方式生硬、情绪消耗过快……不是所有优秀的学科老师,都能自然成为合格的班主任。教育管理也是一门专业,需要相匹配的性情与能力。

因此,“终身班主任奖”的价值,或许不仅在于奖励那些已经坚持下来的老师,更在于引发一种制度性的反思: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了班主任工作的专业价值?是否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支持、合理的减负、有效的培训?是否让合适的人留在合适的岗位上,并让他们劳有所得、心有所依?

奖,是光荣的象征;但比奖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一套尊重教育规律、体谅教师艰辛的制度环境。只有当班主任真正成为一项被理解、被支持、被保障的专业岗位时,“终身”才不再只是一枚奖章,而更是一段职业旅程的光荣与温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