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走小将 简书作者 一个爱写文的工科男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不得不提一下我最喜欢看的两个综艺节目,“非诚勿扰”和“四大名助”,凑巧这两个节目都是孟爷爷主持的,所以孟爷爷也是我最喜欢的主持人之一。
喜欢这两个节目的原因,就是这两个节目可以让我了解到不一样人的不一样的生活。
我经常觉得无奈,因为我只能过一个人生,所以很多事我是经历不了的,很多人我是认识不到的。
而这两个节目中的主体都是各种各样真实的人和真实的事,一个是为了找到另一半,一个是为了诉说苦恼,出于这两种目的,参加节目的人更容易把TA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说出来或表现出来。
看节目的时候,我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主人公,如果我是这样的人,我遇到这样的事,我会怎么办?或者我做出了这样的事,我能原谅自己吗?
也即是说,我通过看这两个节目,一是可以多过几种人生,二是可以审视自己。
这也是我喜欢看自传类书籍和传记类电影的原因之一。
回到正题哈。
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我上周看的新一期“非诚勿扰”,一位女嘉宾又一次问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好多人都说上海女人“作”?。
可爱的孟爷爷的回答让我感觉很有道理,大概意思是:他也不知道是谁最先说的,或是哪类人群经常这么说,但是他知道,正是因为有很多人问:为什么大家都说上海女人“作”,而且是在很有影响力的公众平台上提问,使得原来没有这种想法的很多人,也接收到了这样的误导:上海女人就是“作”,似乎上海女人“作”,已经成为了事实,不用狡辩。
这让我想到了我经常听说的“标签”:
东北人不文明,动不动就打架;南方人心眼多,太坏;广州人会太做生意,不讲人情;上海人排外,看不起外地人……
其实我想问,这些标签真的有统计学原理的支撑吗?
有一次我去上海参加一个面试,是群面,自我介绍后,在场的应聘者都知道了我是从其他城市坐火车来面试的,而且是第一次来上海。
群面后我们在等待室等结果,过了一小时左右给了通知,我没有通过群面,于是开始准备动身回去。
正当我要走出大门的时候,和我一组的几个群面通过了的,并且两个小时后马上要参加终面的人追上来,问了我接下来的打算,得知了我要前往火车站。
于是其中一个人就开始详细地描述地铁路线,哪一站上几号线,哪一站换乘,等等。
另一个人说:“坐地铁太慢,到火车站都黑天了,这地不好打车,不如我送你去吧,我开车来的,两个小时一个来回应该来得及。”
我再三道谢并表示:“你们接下来的面试要紧,还有两个小时可以好好准备一下。”
最后是第三个同学用叫车软件帮我叫了一辆车,并告诉我:“这是我今天叫的第一单,第一单有优惠活动,才一块钱,我家就在附近今天我不用叫车”
我连忙道谢。
等上了车,到了火车站,下车前我问司机,他说其实根本没有这样的优惠活动。
十分后悔没有留下那几个同学的联系方式。
我至今都在努力不忘记他们的样子。
“非诚勿扰”上也有给职业贴“标签”的例子:
只要一个男嘉宾是健身教练,必然会有女嘉宾质疑:“你周围的女学生是不是很多啊,我很担心你会不会花心,抵挡不住诱惑”
然后你让男嘉宾怎么回答呢,女嘉宾在这个公共场合问这个问题,难道男嘉宾会回答:“哦,我抵挡不住,我就是个花花公子,因为我是健身教练”
他肯定会回答:“不会的,我工作生活分得很开……我是个对另一半忠心的人……”
然而女嘉宾问出这样的问题,其实已经表达了自己对男嘉宾的不信任,给他贴上了“花心”的标签。
接下来你会发现不管男嘉宾怎么回答,如何表明自己的专一,这个问题问出后的一分钟内必然会有好多女嘉宾相继灭灯。
老是看到这样的一幕,我越来越想为他们打抱不平。
无论我是男是女,别人问我类似的问题,我会这样回答:
这个世界上的职业有千千万万种,这千千万万种职业中就会有那么几成,工作内容会接触很多异性。
男的例如健身教练、瑜伽老师、男护士、女式发型师、女式服装店、芭蕾舞老师……
女的例如公关、销售、秘书、前台、酒店、荷官……
难道从事这样工作的人都有罪,都理所应当地被别人质疑自己的品行?
肯定不是嘛,而且任何一种不违背道德法律的工作都是伟大的工作,不存在高低之分,贵贱之分。
而且一个人花心与否,和职业真的没有直接关系,就比如您说健身教练会接触很多漂亮女性,很容易出轨,那请问您,如果我是一个研发工程师,公司几乎全是男的,很少接触女性或受到女性认可,那会不会只要遇到一个稍稍对自己有点好感的女生心里心里小鹿乱撞呢,这也说的通啊。
其实从事各个职业的人都有劈腿的,比例差不多,只是一个接触异性较多的人,如果出轨了,人们会更愿意去联想到TA的职业而更加关注TA,而其他从事一般职业的人劈腿了,别人记不住TA,不会揪着TA的职业不放,也不会去讨论。
这就造成了,似乎我们听到周围人经常讨论的劈腿的人,大多数的是从事“特殊”职业的。
所以我们似乎理所应当地认为,从事“特殊”职业的人就是容易劈腿,我们选择另一半时要小心这样的人。
然后很多从事“特殊”职业的人,就会在寻找了另一半时遇到困难。
产生的现象是,他们中很多人,要么是过了适婚年龄没有结婚,要么总是每隔或长或短的时间就又换了女朋友。
这就更加深了别人对他们职业的误解和质疑……
这叫什么来着?对,恶性循环。
不知不觉又敲了快两千字,因为空闲时间不够,总感觉用来写作时间太少,想说的还没说完。
其实就是想说明一件事,标签,真的没什么可信性。
他只是一些人对另一些人的片面的看法罢了,很多根本没有经过大量的数据统计去证实。
就算某些“标签”真的有相应的统计学数据去证实了,那么你能说被贴上这个“标签"的这一类人群,就都是“标签”描述的那样吗?
不能吧,你说,对吗?
文/走小将 简书作者 一个爱写文的工科男
[文章版权归作者走小将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本人,获得同意方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