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缘分,不期而遇。冥冥之中,似有指引。与大伦博士结缘于16年的3月。正是一年春来早,草长莺飞花开时。也是自己于世事烦扰中寻求宽心良药的际遇。如果说,之前国学仅是在我心中萌发了一缕游丝,那么一年来的断续听悟,则把之前的游丝汇集成了细流,滋润了浑噩的心田,开启了智慧的门庭。
读过道德经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叹,里面有太多似曾相识的哲理箴言。想来是历经千年,大道早已潜入世人心。而对于经典的源头,更多的是将其束之高阁,仅拿来只言片语,不求甚解的搬弄。抑或对其讳莫如深,视之为鬼神之说。还好,相遇不算太晚,也总有好学善教者,愿意拨开冗繁,为更多人传播经典。听过大伦博士讲座后更加会心生崇敬,感谢他能把如此高深的智慧简言化之,讲课更是生动活泼,据实博引。此等公益事,其功德之大,非是金银可换。
五千余字,数十章,被老子生花妙笔,匠心独运,竟把整个宇宙的奥秘藏蕴其间,娓娓道来的是亘古有益的至理。此等凝练的语句,多少会有些晦涩难懂,但老子却说“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反反复复,讲的也无非是那几个道理。甚至原本老子是不愿多提的。因为大道就在世间万物里,静观内守,多思多悟,自然会有所得。“不言之教,无为之益”说多了便不是道,说多了便是赘言。道理看得多了,心里更多了一丝敬畏,实在是吾等现下所知所得,先贤们早已了然,且留书成文,只待有识者循迹而得。正如文中所言“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达,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又有“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昧。进道如退。夷道如类。”可想老子的智慧也携取了多少先贤的累积。而他也成了我们所仰视神往的圣哲。
子曰三十而立,我不知男子以何当立。是不是成家立业,妻慈子爱便算是了?初闻道时,我已三十有二的年纪,算是衣食无忧,居有定所,不久后妻子也身传喜讯。看起来人福齐聚了。可唯有夜阑独处,心绪得闲时。总会感叹终日碌碌,日复一日的生活,穿行钢筋丛林,车水马龙时的恍无所归。那时罗博士讲了已近二十章。我也不急不慢的追,开始总嫌一天一句不过瘾,十几分钟太短暂。渐渐入戏了,便觉出那份厚重,绝非一朝一夕可以领悟。从最初的心生欣喜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生命中缺失的一块被慢慢填充,很多执着和迷惘被冲淡调和。道变得不再神秘,不是修仙炼丹的玄学,而是字字入理的人生准则,虽然总说是给领导者听,可谁不是家庭之首,谁不是自己事业的主人翁。道不远人,如警钟,唤心神而养正气,如甘泉,去干涸而生灵睿。“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上士的境界难以企及,但已然不会笑之嗤之。心中有了一个准则,一副磨具。克己遵照着,能少些曲折迷惘便很知足。
身为万经之首,道德经涵盖甚广,有人用以修身,有人用于修心,有人用于思辨,有人用于谋略。道法自然,也化于万物,正如佛陀言说众生自具智慧。只是开启的法门和方向不同,生出的花朵也不尽相同罢了。而大道如天地之不仁,视万物为刍狗。它就在那里,给谁的也不多一些,也不少一分,这又印证了佛家无分别心。终极的智慧总是异曲同工,心执妄念的人才别有用意的分出个优劣主次来。“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多么的清晰明了,劝世人莫要以妄为常,这和中医里的理论又不谋而合了。古人的智慧也都罗列在册,各有千秋。不必说先读谁,不必问是否有用。跟着内心的感受潜行,触类旁通,花开别枝。才可做到智慧通达的端倪。
世间总有些力量,无有行迹,似存若亡。而人们对所信奉的事物总充满希冀,祈求可以多得些福祉。岂知老子早有警示“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此欲就是过分的要求和过多的追逐。会招致灾祸,而“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虺蛇弗螫。攫鸟猛兽弗搏。”“不失其所者久也。死而不亡者寿也。”也说得明明白白,道是有力量的,但要不忘初心,才可以“陵行不避兕虎。入军不被甲兵。”“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听起来不可思议吗?这就是遵道行事的结果。是爱出爱返的馈赠。所谓知易行难,踏实的践行便是道给我的最好的启迪。
时间过得飞快,道德经的讲解几近尾声,很久没有这样坚持做一件事,能让心渐渐平静而悲喜不惊,自然的,很多感慨溢于言表,但胸中纵有千言,有时也难下笔成文,足见所知所悟的尚浅。只可惜没了古语那般简洁深邃的熏染。更没有了那份恬淡空无的心境。故而经典的要义需反复吟诵,才能其深层的精髓。待彼时,或可突破精神的藩篱,令思维的脉络能够清晰可见。道的追寻,没有开始,旨在前行。虽然它先万物而生,是世界的发端。却化为无形,生生不息的围绕在我身边。大道至简,让我能寻找一份契机,慢慢体味它的妙不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