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猫石鱼
人有时候千里迢迢跑到一个地方与某种食物相聚,并不是为了证明吃过,偏偏喜欢才是。
我打小生活在有鱼米之乡称号的苏南小城宜兴。这里有着传统的民俗文化,尤其体现在饮食这块。“南馄饨北饺子”一说大概指的就是江浙一带好吃馄饨。亲朋好友相聚,逢年过节团圆都要来上这么一两顿。挑上好的猪后腿肉,春季与鲜嫩荠菜搭配成荠菜馄饨,其它三季则配以上海青或者小青菜。湖鲜收获之际的虾仁小馄饨更是听着就令人口水直咽。
记得那时读书从村到镇,初中毕业之前是没有出过省门的。寒暑两个假期,最多去到舅舅家或者姑妈家小住几天。一个在宜城,一个在常州,饮食上并感觉不到有很大的差异。倒是有个上海的远房伯伯,听说是爷爷父亲辈的堂兄家的后代,邀父母带着我和姐姐去上海玩。这位伯伯领着我们逛了一趟城皇庙,吃的南翔小笼包和生煎包真真好味道,上海话说叫灵个。
高中第一次到无锡参加作文比赛,跟四五个其他学校的学生跟随老师们住在无锡大饭店。晚餐饭店的主管推荐我们尝尝无锡的特色菜,酱汁排骨和酱汁豆干,开洋馄饨拌馄饨,还有双浇面,一份简单的阳春面上有两份浇头,有素有荤。这些好味面食都是我第一次吃就爱上半生的美食,这种偏好无论走到何处,都不曾放下过。
兰州拉面是我出了省门才遇到的另一种味道。看《舌尖上的中国》得以了解到在甘肃这座城市,每天大约要消耗掉30万碗兰州拉面,从早到晚。这种既是菜又是饭的饮食文化,现在传到更多城市,喜欢的人也越来越多。记忆里,大三跟舍友们逛街,走错路跑到了菜市场里,却误打误撞的遇到一家兰州牛肉拉面馆。那时五块钱一碗的干切牛肉拉面,汤清菜绿面筋斗,是我吃过的最绝妙的拉面。
我现在常常反问自己,爱吃到底是不是好事?这个问题估计只有亲爸亲妈会毫不犹豫地说好。之所以这么说,是源于踏入社会后的第一次与异性交友的失败经验。南京这个生活了十年的城市留给我两样至今念念不忘的美食:回味鸭血粉丝和紫燕百味鸡。这种带有鲜明味觉记忆的发馋感觉,就像是根植于土壤中的种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悄悄萌发,心心念念。
那次失败的交友经验败在了一桶火腿竹筒饭上。那次我不仅吃了三两虾仁馄饨(大概10只),还包了一桶饭。那次对方爽快结了账,后来,就没有后来了。那么爱吃的竹筒饭也因此没能成为我的心头好。
当然,现在的我还是一样的能吃。因为我知道别人无法改变,而我接受好胃口的自己,当然就没有必要迁就别人委屈自己。
第一次去厦门,没喝王则和花生汤,五日行啃了四日洪濑红矛鸡爪。第二次再去,想也没想直奔王则和,那香那甜谁想长肉还犹豫就该后悔啦。只是那次喝得太满足,撑得走不动路,自然也没陪同伴找红矛鸡爪,还好找到了第一次的照片,总店位于厦门方之缘酒店旁,要找是不难的。
再则必须一提的是六块钱一份的广东肠粉。我只在去往鼓浪屿码头的一家早餐摊上急冲冲买了一份来吃,一番狼吞虎咽后相当后悔没有细细品尝其中滋味。现在回想那天排队的人之多,老板制作速度之快,我就应该一口气买俩。
好在这点遗憾在我下扬州时从锅盖面上获得了稳稳的补偿。夏末初秋公司安排出游西津渡,抵达之时已是10点过半,我刻意控制着,没吃半点零食,同事们都相当好奇。一下车我就借着大伙自由行的空档冲进了网上推荐的锅盖面店,要了一份韭菜猪腰面加一份肴肉,那滋味,真叫千金难买万金不换。
走万里路读万卷书,尝万家美食,你若愿意,我们忆起。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