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就像空气,拥有的时候浑然不觉,失去之后,才知道它的宝贵。
如果我问你,阅读这行文字的时候,你会分出哪怕1%的精力给自己的胃吗?你十之八九会说“当然不会啊,谁有事没事想着自己的胃”?当我们的身体正常运转时,我们常常会忽略它,觉得一切本应如此,直到某个部位出了问题,来自这个部位的痛感会时刻提醒你:“我在这里”。
损害甚至夺走我们健康的,除了衰老、疾病和意外,还有一个无影去无踪的小恶魔,它悄无声息地破坏着我们的肉体,毁掉我们的健康,这个小恶魔的名字叫做“慢性应激”。
“应激”是个什么鬼?举个栗子:一个人在走路,突然从路边窜出来一只看起来不太友好的狗(有机体在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威胁),他迅速做出躲开的动作(有机体发生与刺激直接相关的特异性变化),除此之外还会有血压升高、瞳孔放大等反应(与刺激无关的非特异性反应)。这一系列的反应就是“应激”,眨眼的功夫就完成了。威胁消失之后,身体的反应也就消失了。
如果把“应激”比喻成一颗爆竹,反应激烈,瞬间完成,那么“慢性应激”则像一支细细的香,反应细微,过程缓慢,小到你甚至意识不到他的存在。但是,“慢性应激”就像一个小恶魔,在你不知不觉中,一砖一瓦地拆了你的健康大厦。
国外一个心理学研究团队,曾经做过一个与慢性应激对人体免疫影响的实验,实验对象是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家属们。众所周知,严重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能力会退化到连自己配偶和孩子都认不得。他们行动自如,却不能照顾自己,比起其他病人更容易发生受伤和走失之类的问题,患者家属们长期照顾这样的病人通常会经历“慢性应激”。实验通过在患者家属的皮肤上制造一个标准的小伤口,根据伤口愈合的时间与正常时间的差异来检验慢性应激给人的免疫机能造成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这些经历慢性应激的实验者,标准小伤口需要9天才能愈合,远超正常的愈合时间!另有调查显示,罹患乳腺类疾病的女性,追溯其过去三年的生活状态,多半存在家庭生活不和谐,冷暴力,或丈夫长期在外等情况。
没人生活在伊甸园,只要活着就会有各种各样大或小的压力,扑面而来。感觉自己有压力的人,可能会想方设法排解压力。比如一段时间里工作压力特别大,我们会通过各种方式给自己减压。有些压力却是隐形的,它可能只是埋在心底的创伤、怨恨、悔恨、失败感、羞耻感,感觉可能并不强烈,但是却在心里久久化不开,损害我们的精神和生理健康。
如果你正处于以下类似的情形,有可能你正经历着“慢性应激”:
1.遇到难以取舍的事情,犹豫不决,进退维谷,持续的紧张,焦虑;
2.受到伤害无法释怀,经常在脑海里重演被伤害过程的细节;
3.闲不下来,必须通过不停的折腾来保持自己“有用”“上进”等感觉,精神持续亢奋;
4.做了错事却没有机会弥补,自责、悔恨、自我贬低;
5.习惯性拖延,陷入下决心>管不住自己>再次拖延>自责>自我效能感低的恶性循环;
6.因疾病或意外等原因造成的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无力感;
常言道,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果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慢性印记。那么就要主动进行自我调节,从这种状态走出去。
1.问自己5个“为什么”?
发现不好的心情一直挥之不去的时候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通过内心对话,找到自己心情不好的根源,所有的坏心情通常都能找到具体的事件或者想法。一步一步的剖析下去,通常都能找到化解的方法。剖析的步骤如下:
2.倾诉
讲真,倾诉是一件挺奢侈的事情。首先你要有一个可以放心倾诉的对象,这个倾诉对象还得有时间,除此之外,他/她要有足够的共情能力。找一个能够满足以上所有条件的倾诉对象,实在很难得。你的倾诉对象不一定要向你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有实验证明,倾诉本身已经能够极大的缓解心理压力,并在倾诉后的6到12个月内持续产生良性效果。如果你找不到合适的倾诉对象,也可以向自己倾诉。倾松的方式包括对着镜子和自己聊天,把想说的话写在纸上,甚至是使用微信漂流瓶。总之一切安全可靠的倾诉都是大有裨益的。
3.寻求支持
可以向父母,亲戚,朋友寻求支持。有些事情,以你的角度和高度来看很棘手。换个角度或许就豁然开朗了。那些阅历比你丰富的人往往可以向你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或者提供用于解决问题的资源。
4.转移注意力
我们必须接受一个现实:有些慢性应激源在心理层面很难化解,在实际行动中也很难解决。比如久治不愈的疾病,比如和不来也离不掉的婚,比如突如其来的变故……鸡汤和励志文字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每个人都能说出一箩筐的人生道理,实际操作起来却没那么简单。解决不了就承认它的存在,人生本来就很难完美,通过转移注意力降低“不完美”对身体的损害。比如跑跑步,读书,听音乐,吃零食,总之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自己也曾经有两三年的时间处于“慢性应激”状态,生活就像一个泥潭,我深陷其中,几乎窒息。后来在单位组织体检中发现乳腺长了一个结节,我的身体在为精神买单了,好在那个结节并没有长到不得了的地步,保守治疗了半年,如今并无大碍。
我一直认为,最可怕的事情不是死亡,而是不能好好活着。如果没了健康,还如何好好活呢?
还好,一切都不晚,我的健康还在。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我开始逐渐从一段慢性自杀般的状态里走出来,读书,跑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现在,虽然我也还会偶尔纠结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但基本已经有了“免疫”,并且我相信自己会做得越来越好。
如果你也有看不开的事,解不开的结,努力改变或者接受它吧。千万不要陷在“慢性应激”状态里迟迟出不来,健康没了,就真的没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