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着昨天的话题继续聊前天的事儿。希望你没晕。
第二节公开课是秦老师的写作课《思路要清晰》。
应该说,南村中学在公开教学的内容安排上首先体现了语文教学最应该关注的两个方面,一是读书,二是写作,这是有担当的。
学生有三怕,古文作文周树人。我感觉,这也是大部分老师害怕的。
说到阅读,难啊!说到写作,难啊!
统编教材在写作的序列性和操作性方面做了大文章,这是苏教版教材不具备的。认真钻研教材设计,会有很多收获的。
先看看这节课。
秦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了《纪念白求恩》和《植树的牧羊人》两篇文章的中心内容和写作顺序,由此导入课题,明确了课本上“思路”的概念(叶圣陶语)后,安排学生阅读课本,勾画相关句子。重点放在“列提纲”上,她给了以前学生的一篇例文,并出示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章。在学生代表朗读时,其他学生圈点勾画,然后围绕问题小组讨论,并班内交流上面三个问题,主要是针对文中的典型事例和详略安排。教师出示了上文的写作提纲,要求学生仿照示例,按给出的题目选择材料并拟写提纲。写好后学生展示交流。下课时,教师布置学生写完这篇文章。
这节课由学生熟知的课文入手,由定义到示例,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有名家经典有学生同龄人的文章,有读有写有听有说,有思考有创作,有学生分享有师生共析,教师对于学生朗读的评价及时有针对性,课堂内容丰富多彩。
我看了课本,还是很有意思的,学生按照课本要求完全可以达到“思路清晰”的要求和目的。也许是此前试听过了,秦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编排,加入了许多自己的设计,这是很用心的。
本节课的重点毫无疑问是列提纲,这是思路清晰的最终表现。不要小看这个“提纲”,做好了很不容易,我的学生将近一年了,好多人还是不得法,当然与写作态度有关,但不排除创作构思的局限性。
既然写提纲是重点,就应该突出这一环节。前边说了体会、读了概念、明确了要求,这里就要具体落实。让学生写,写了交流,发现问题,一定要注意改正和改进。在互动与碰撞中改进自己的提纲,使之最优化。修改作文,先从修改提纲开始。先有好的构思,才有好的作品。这不就是训练学生写作思维的一个方面吗?
这个过程还可以加入一些学生的认知,例如拿出一篇或几篇以前的作文,看看思路方面有没有问题,只有学生自己认识到重要性,才能实施有效的教学。这个过程可以放在课前完成,课上只需交流结果就行。我的学生掌握不了写作提纲,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还没有体会到提纲对写作的意义。
上好一节写作课不容易,尤其是写作公开课。要让学生“写作思路清晰”,教师课堂的思路就要清晰,不宜过于复杂,否则环节的复杂性会抵消课堂的有效性。课堂上有些地方还需更加合理一点,例如小组讨论的时机,学生写作提纲的时间,学生朗读范文时要引导学生将注意力放在文章内容上而非朗读效果上,毕竟还是初一的学生,顾此难免失彼。
所言皆是肤浅,权当参考即可。
秦老师是个用心的人,说话温柔,我们在中考评卷有过合作,此次观摩她的课堂,让我更近距离地欣赏她,了解她。
写作教学很复杂,选材立意构思写作修改,每一步都要扎扎实实地训练,还有源头活水的观察体验生活和广泛阅读,同样重要。写作是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统编教材的使用才刚刚开始,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希望我们可以走出一条写作教学的坚实的道路。
一起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