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分享了他孙中山谈何以想起革命的故事:“他(孙中山)少年时在香港学医,欢喜在外面散步,他觉得香港街道既那样整洁,他香山县的街道就不应该那样污秽。他回到香山县,就亲自去打扫,后来居然把他们门前的街道打扫干净了。他因而想到一切社会上的污浊,都应该可以如此清理。”从孙中山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呢?
见贤思齐。孙中山见到香港的街道整洁联想到自己的家乡也应该整洁,这就好比你也想向你见到的优秀且自律的人学习。但现实中,“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的躺平式活法大受欢迎,不内卷就不会内耗的想法也大行其道,还有不少从慕强转变为妒强的心理作祟引发了恶性事件,如令人意难平的朱令事件。虽然每个人有自己的节奏和活法,不必亦步亦趋,但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果多一个贤德榜样,就多一个向榜样看齐的人,社会就多一份向上的力量。见贤思齐不仅应该被鼓励,还不能只停留在思齐,要想怎么齐?
其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孙中山回到香山县就去打扫街道,且把门前街道都扫干净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不能光是想,想到了就要做。如果他受限于要不要去扫地的犹豫、扫地会不会被人不解或笑话、要扫到什么程度才行等等问题,那么就永远没法开始真正地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你心中有方向但是目标不清楚时,不妨先让自己行动起来,在行动中摸清自己的目标,从而完善行动。曾经我也是小镇做题家,我不知道我的未来在哪里,但是我知道如果我不努力读书,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使命就会传给我,所以我要读书改变命运。
其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齐治平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最高理想。曾国藩认为,古代君子重视修身齐家,自己修养好,家庭也治理得好,必定自身心安、身强,然后家道振兴;与人相处能使他人愉悦、神灵钦慕,然后有众人前来聚集的景象。相传,尧到晚年准备禅让帝位,听说舜的品行很好,即使他的父亲、后母及其子三番五次想要杀死舜,舜依然非常孝顺,就打算深入考察舜,于是尧把两个女儿嫁给舜考察舜的品德,又从总理国家事务、接待四方宾客、守护山林等多方面考察舜的才能,历时达3年,舜展现出的高尚品德以及在实际锻炼中的聪明才智让舜倍受人们喜爱、尊重和敬仰。最终尧非常放心地把帝位禅让给舜,舜也不负所托,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生活和谐融洽。这正是修齐治平的典范呀。
其三,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孙中山从扫街道联想到扫社会上的污浊,正是因为心中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强烈使命感、责任感。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如果每个人都各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那么这个社会就变得冷漠,人人自私自利又怎敢期盼国家蒸蒸日上?更何况,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各国越来越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面对传染性疾病无差别肆虐、生态环境保护屏障日趋脆弱、各国经济利益依存交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被广泛接受,越来越深入人心。蝴蝶效应引起的风暴在当今世界可能比以往任意一个时候都会更不可估量,胸怀全局的视野和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使每个环节都不掉链子,环环紧扣筑成完整稳固的大船,共同应对风雨。先生认为:“别人不管,我自己只能做小事。大事小事都要人去做。”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同时,做好自己的事。
观天下事,推荐《这就是中国》节目;观古今事,推荐《二十四史》。对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加强联想,通过阅读思考写作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做到知信行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