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对“蜗居”是有执念的。
就喜欢一家人冬眠一般,窝成一团,看书啊追剧啊,做饭啊拖地啊——一家人都在视线范围内,想冷战都没有空间的那种。
当然,除了跟老公,我很少跟人说我喜欢小房子,总感觉像是吃不到葡萄才说葡萄酸的。
没成想,最近读了一本书,却找到了共鸣。
这本书叫《你生活的样子就是你灵魂的样子》,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忽兰的一本散文集。
作者生于新疆,旅居北京、重庆、武汉,每个地方都有一个小小蜗居~
作者在书中,以「小日子的打理」、「小美食的制作」、「大爱情的幻想」这3个部分,娓娓道来她的”蜗居“生活。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小日子的打理“这部分。
作者打破了“70后”爱囤积、爱别墅、爱实用等等刻板印象,
将日子过得充满诗情画意,于平淡中道出生活的真谛——
一日三餐
四季柴米
最好的生活是简单
那么,蜗居是如何承载起简单的幸福呢?我们来聊一聊为什么要蜗居,如何蜗居,以及蜗居的乐趣所在。
01『选择蜗居是为了什么?』
对我们很多人来说,蜗居有特别的意义:在我们还没有那么富裕的时候,安一个家。
因为人到中年,身边的同龄人,慢慢开始讨论换房、换车。常常听到大家说:当初别人劝我,买大房子,没听,这下被说中了,又要折腾换大房子了!
是啊,那时候,为什么不咬咬牙跺跺脚买个140平、160平呢?
当然,马后炮没有用,当初买这个小房子都是牙齿都咬碎了的呢!
我们为什么选择蜗居,因为在我们想在能承受的经济压力范围内,先有一个家。
太大的房子,用全部的收入去还贷款、去还借来的首付款,这种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呢?人生的哪一年又是不值得珍惜的呢!
尤其是,现在这个时代,房地产行业正在回归理性,住房不炒是大趋势。房子不再作为一个财富升值的手段,而是回归到住宅本身的意义。
所以,买一个小房子吧,不给自己增添巨大的经济压力,生活中大可以把金钱的开支看成一件小事。
“我像一个自封的小王,面容平静地行走在中国大地上,以武汉为中,正北是北京,正西是重庆。有一天,我的手按住了地图上武汉向东的某个点——景德镇,我在那里买下一个老公房,把它改造成了茶室。”
虽是蜗居,但居有定所,且在喜欢的地方,既有行走的自由,亦有妥帖的住处,实在让人向往。
02『“蜗居”不等于“将就”』
我们说到蜗居,总是容易想到大城市的“鸽子笼”、“胶囊公寓”,透出一种身为蝼蚁的心酸无奈。
所有的行李都要堆起来,厨房和卫生间在一起,难以转身,磕磕碰碰……
不不不,我们只是想说:一个功能齐全的居住空间即可。不需要多余的空间。
蜗居绝不是将就。譬如作者所选择的蜗居:便利的周边配套、给力的物业、给自己打造一个五星级的卫生间、精心挑选家中的每一件物什、不要多效合一的产品、不要折叠家具、不要促销送的材质廉价的商品、不要床底塞得满满的储物床……
不仅不将就,简直就是像女王一样好吗?
正因为房子不大,所以只搁得下心爱之物,每一件都待在最适合它们的位置,妥帖,安心。
如作者忽兰所说“我悠然若继承着亿万家产的新贵,在客厅兼着书房兼着餐厅的开间里读书,时而瞥一眼百合花又开了几朵,时而款步把旧时美物放在眼前慢慢看,真像一个夕阳老人啊——该拥有的已经全部拥有,曾经失去的全部找回来。”
03『小小的房子,高浓度的幸福』
我不爱豪宅,大概是受了电视剧的影响。
明晃晃的大灯,空荡而幽深的空间——一丝烟火气都没有。
当我幻想自己身在其中的时候,我会有一丝怀疑——我究竟是这个房子的主人,还是仆人?
而且,电视剧里大房子里的人,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满足大众的仇富心理,总感觉不是那么幸福,而且是那种金钱没法解决的烦恼。
人与人之间,因为距离的开阔,也变得疏离。
好像人和人的温情就那么多,房子越大,情感浓度就越低。
而作者的蜗居里就不会有这种事——
“因为空间不是那么大,俩人动辄肩膀挨着肩膀坐到了一起——刚刚还吵架呢,立马就不得已地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如果家很大,是不是冷战就有了条件?”
刚刚还准备划清敌我界限呢,奈何空间不允许啊!
那咋办?只能被迫“和解”了呗。
作者在《你生活的样子就是你灵魂的样子》中,道尽了“蜗居”的浪漫与温馨。
于蜗居之中,体悟我究竟是谁,我要如何与这个世界互动,最后落脚到我生活中的这个小小住处。
在蜗居里体验人生起伏——“人生里的蜗居不仅指居住之地的逼仄,更指向心胸格局的突破、人生的历险、平安着陆后的守仁。”
在蜗居里收获平静喜悦——“命运是否起澜,房屋是否阔大,你的本身都可以活得很安静,很得体,很柔软,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身体和灵魂均得到妥帖安放。
正如这本书的书名:你生活的样子,就是你灵魂的样子。
愿我们都有一处收纳身心的小房子,怀抱大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