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已不是外在的仪节形式,而是(一)它必须诉之于感官愉快并具有普遍性;(二)与伦理性的社会感情相联系,从而与现实政治有关。”
作者说文艺思想比较开明的朱熹,这一点我不同意。历史上有著名的程朱理学,朱熹是主张禁欲的。他会将文章与禁锢人的思想联系起来,我毫不奇怪。这一点曾经在甄嬛传里面被甄嬛在皇上面前用来调侃于自己,做不到贤妃。
“文学形象既不是外界事物的直接模拟,也不是主观情感的任意发泄,更不是只诉诸概念的理性认识”
儒道互补:“与中国哲学思想相一致,中国美学的着眼点更多不是对象、实体,而是功能、关系、韵律。”
“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并与它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
“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在这里占着明显的优势,从而排斥了反理性……
作一个大胆的猜想,这会不会就是中国人现在信仰缺失的原因呢?中国人在世界历史上还真是开化早,从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开启,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隋唐开始了科举考试,让底层民众有翻身的机会,整个社会就呈现一种积极向学的风气。
不过作者强调中国古代建筑注重整体,其实西方亦然。在我个人粗浅的见识下,西方和东方建筑风格虽然有差别,但同样是很注重整体性。只是不同意作者的对比方式,用中国的皇家建筑与西方的宗教建筑作对比,实在有点差强人意。作者对中国建筑一定是作了研究的,而且能和文学艺术、思想精神相联系,让读者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