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我们,其实都有病。
这话听着是不是很奇怪,但确实如此。城市越大,生存压力越大,心理病频发,甚至比癌症还要高发。即使你不是在一二线城市打拼,也依然会有自己的心魔,不分任何情况的出现。
今年的《奇葩大会》上就有一个菇凉和大家分享躁郁症,她说“其实我们都有病”,她叫可乐。
“我是想分享一下,我高三得躁郁症的经历。先来和大家说一下,这是一个什么病。躁郁症,它有一个正式的学名,叫做“双向情感障碍”,但我们这里就称它为躁郁症,就简单一点,躁郁,躁郁,就是它有狂躁的一面,它有抑郁的一面,抑郁的一面就是每天会很想自杀,然后狂躁的时候,就会“哇”,感觉自己站在世界之巅,然后灵感突发,又精力超旺盛,可以几天几夜不睡觉。所以我就在这两种状态之间切换,这是很难受的一个状态,就相当于是把你从万丈的深渊,突然啪叽一下拉到高空,然后太阳火辣辣地打在你脸上,就好像是从冰窖突然到了火炉,所以说它其实是一种比抑郁症更糟糕的病。”
当我听到她的分享,小惊讶小心疼;惊讶于她的经历和成长,心疼于她的笑容。就好像我们常说的鸡汤,没有人能一辈子顺利无阻,可往往那些路上的磨难是造就你高速成长的良方,对此我深信不疑。
随后没几天刚好看到一部香港电影,说的恰恰也是躁郁症。
我给它打了五颗星好评,或许它在特别的时刻,出现得刚刚好。
只有用心才能看清楚,真正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小王子》
这部电影叫《一念无明》。在去年4月9日第3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也获得不错的成绩,分别获得新晋导演黄进、最佳女配角金燕玲和最佳男配角曾志伟三座奖杯,而余文乐也获得最佳男主角的提名。说到对这部电影感兴趣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好口碑,最重要的是故事的社会边缘化主题。如导演黄进所说——现实中的我们,常常是无论怎么努力,结果还是一事无成,这是许多城市的写照,也是本片的主题。
《一念无明》的英文译名是Mad World,直白且残忍,它讲述的就是一个罹患了躁郁症的年轻人从精神病院重返生活的故事。但除了这个主线故事之外,它又表达出太多的难以名状的况味——绝望的底层市井,港陆夫妻和身份尴尬的孩子,表面体面和内心崩坏的中产阶层,对心灵归宿的奢求和无处不在的无力感……所有这一切都慢慢浮现,通过一两句台词,透过三五处细节,给你展露一角,让你想象冰山。港片没落的巨大叹息声中,这部电影用200万和16天,完成了一次小规模复兴。
由于经费有限,整部电影不仅拍摄周期只有短短的16天,像曾志伟、余文乐、方皓玟、金燕玲等一众主演,均是零片酬出演。但是,小成本却蕴含着大智慧。片名,“一念无明”取自佛家语,是十二因缘之首,也是一切苦的根源,是指我们的念头,不够智慧看到最真实及最重要的事情,或不够智慧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导演黄进在领奖时有说:“我希望电影能为城市做一些改变,能把我们电影人想说的话告诉观众,让大家多思考一些,这是一个比钱更重要的事情。”就是这样一部告诉大家要关爱躁郁症患者和其他心理病患的电影,提醒着我们不要歧视,不要冷漠,不要因为我们的无知而对他们造成更多更大的伤害。而电影当中给我们最多呈现的是——影片的主人公阿东是如何努力一步一步地走出“躁郁症”,想要回归正常人的生活。
当我看到电影里的阿东,在自家楼下的超市里一根接一根地吃着巧克力时,满满的无奈。无奈的不是他的状态,而是周围人的反应:
没有人上前安慰他问他怎么了,只是边上不断有人用手机对他拍照、摄像。吃巧克力是因为医生说这会让心情变好,那个时候的阿东仿佛被全世界抛弃。****我想他需要的从来不是去学习宽恕,他需要的只是被理解以及关爱。****他不需要去宽恕什么的,他需要的是社会对他的宽恕。就像是我们对于抑郁症常说的一句:“他们不是怪物啊,他们只是生病了。”
跟他们同住在一起的隔壁女邻居看到后,选择默默离开,不仅没有告知他的父亲黄大海,还在心里计划着如何赶走他们。而让我更难过的是,这个事件发生之后父亲带阿东去看心理医生,医生看病的方式很奇怪:干净利落,没有迟疑和丝毫的关心。
当医生问到最后一个问题,“有没有想自杀?想自杀就要回精神病院”时,阿东肯定的回答说“没有”。我想不是因为医生的问题太冷漠,而是阿东对医院本能的排斥。这都是因为社会对“躁郁症”的不理解,害怕,对它的污名化。
在一切都已经够糟了的时候,父亲带着阿东回到小小板间房。在超市目睹了所见所闻的女邻居告知给其他租客,并联合包租婆,要将他们父子俩赶出去。就像曾志伟所饰演的父亲所说,“我不是想要你们帮忙,我只是希望你们不要落井下石。”此次曾志伟的出演也为电影增色不少,很真实。
有关阿东的片段中,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幕:茫然的他突然疾走乃至大步奔跑在深夜的街道,电影画面平行向后移动的样子。阿东像一个被抽离掉的人,在对他而言意义不明的世界里移动,空洞不知所踪。他看人的眼神,总夹杂悲伤与怀疑,令人不由担心,他下一秒会否作出什么极端行为?而比起那些选择主动去拒绝和伤害,没心没肺的看客,他的隐忍和善良,却又显得格外可贵。
谁理解阿东呢,以沫觉得只有一如既往的那个男孩和后来的父亲是理解阿东的,或者说想要去理解阿东。
有人说,这部影片很丧,可谓港版《海边的曼彻斯特》,而我觉得这两部影片大相径庭。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里的钱德勒是自己不愿被救赎,可《一念无明》里的阿东是渴望得到救赎的,只是社会对“躁郁症”的排斥,让他处处碰壁。让一个想要努力好好生活的人,不知道再如何生活。
影片的导演说“无明”就是看不透,被一些东西遮蔽、扰乱,看不清真相,看不清最重要的是什么;“一念”就是一个念头。很喜欢导演在采访中说的一段话,“我们每一个当下都应该想清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很多人的相处,不是不爱对方,不是不希望对方好,但他们用错了方法相处,思考的重点错了,形成了很多伤害不是他们本身希望的。”简单的两句话揭穿了我们共同的“秘密”——我们都太习惯以“我是为你好”“我其实是关心你,只是用错方法”。也许他希望借此影片让我们不再逃避,要学会去面对,要去解决,趁一切还来得及。
在《一念无明》这部电影中让我感动、引起共鸣的,还有关于责任,关于家人的责任,关于爱的责任。
当父亲黄大海犹豫要不要将儿子送回精神病院时,他打电话给远在国外的小儿子,本想得到一些安慰和建议的父亲,听完了小儿子的话很是无奈,可以说是无助。曾志伟在影片中楼梯间的哭泣,让我瞬间动容。正如他所说,“是不是什么事都可以外派给别人做?”
曾经的他逃离家庭,逃避所有的责任,而现在他选择留下,照顾自己的儿子,与他一起面对一切。我在想,如果是我们身边的家人出现了这样的情绪病,我们是逃避,还是面对?我相信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这部电影的后半段,阿东一度陷入沉默,仿佛放弃了对于生活的勇气。只有隔壁那个戴着厚眼镜的小男孩一直给他讲小王子的故事,影片中阿东默默哭泣的那一幕也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小王子的B612星球,盛开着一株独一无二的玫瑰,阿东的花枯萎在没人打理的天台。小王子生活在一个只有他一个人的星球,而阿东的世界是没有人理解的玻璃容器,成人看不出画着蟒蛇吃掉大象的图片,现实的人们也不会像邻居小孩只把阿东当作一个正常的人。阿东为什么会哭,我想或许是因为听见了小王子的孤独。
小王子和阿东一样都有过一株玫瑰,它傲慢,满身刺芒,像是生活中阿东曾经热情面对的种种,施展着各自尖锐。无论B612的玫瑰还是阳台的花,都已经死去。可我想,若千帆过尽,愿我们心中仍藏有一株玫瑰。
"小男孩:为什么我们种的花都枯死了?
阿东:可能这里不适合它们生活,可能这里环境不够好。
小男孩:那我们将这里变得适合它们,将这里变更好吧。"
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希望看到这部电影的你,不会那么丧。我们无奈的心也能破茧出更多的动力,去面对这个世界,和身边需要你关爱的人。没有任何人可以理解,拯救自己的唯有自己。而在情绪病方面的“拯救”,我很喜欢可乐关于躁郁症“自愈”的表述。
“
很多时候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躁郁症是社会贴在你身上的一个标签,而如果你接受了那个标签就恰恰忽略了你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你自己对自己的心理暗示是一种多么强大的力量,而你忽略了这种力量,这个世界之所以如此多的条条框框,它就是告诉你不必格格都入,不必每时每刻人地皆宜。我真正想说的是,哪怕你在最脆弱、最绝望的时候,你都不要忘了你自己的内心仍旧埋藏着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你都不要忘了,也许你自己才是你自己最好的心理医生,你也不要忘了,脆弱,它也许是你的软肋,但它也可能是你的出口,所以说,不必去抗拒脆弱,拥抱它。
我今天来这里,哪怕可能只有一部分人有感同身受,但是我特别喜欢艾米莉狄金森一首诗是叫“哪怕我能使一颗心免于破碎,我这一生就没有白活。”当然我也特别喜欢奥斯卡王尔德另外一句话叫做“心就是拿来碎的。”所以我今天到这里我并不想讲什么苦难就是财富,我觉得痛苦本身没有什么好值得歌颂的,我觉得我们对痛苦的反思和反击,那才是价值所在,当然可能我们到最后反击了之后,我们还只是生活的幸存者而已,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喜欢一个比喻是“人生就好像你手里捧着一盏水一样,然后你看着它一直在漏,你所做的只是能让它漏得慢一点而已。”****所以我承认我过不好这人生,我承认我可能所有的努力就只是完成了平凡的生活,或许这就是人生的意义所在吧。”
影片长达1个小时42分钟,随着情节的发展,没有预兆地到了尾声,恍然发现时间流逝太快,可能你还没有抓住,就像你的那些思考。
让以沫很喜欢的是,这部电影的主题针对了现在的极少数,我希望更多的把这些我们不常见到不了解的一面呈现出来。还有一点是它没有教条式的灌输,说你们要对情绪病患者如何如何,它仿佛是一个上帝视角,集中粗暴地把每一位看客剥皮抽筋,撕下面具。丢掉童话书,拆开万花筒,越过山丘,仍要面对人生的难。
希望这个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可以少一些些的冷漠,多一点点的接纳,或许能让这个世界看起来没那么疯狂。
这部影片的结尾部分有这么一段字幕:“情绪病治疗是个长期斗争,治疗创伤的心灵不但需要合适的治疗,社区支援,还需要大众去除负面标签,给予谅解及支持,用同理心去感受和关怀”。
电影没有Happy ending,可我看到了温暖。儿子和父亲的拥抱,一种对生活的共同和解。
每个人都有过上正常生活的权利,要更多地放开别人,无论他是病人,还是,你是病人。
只是开心的故事,不一定是好故事。一些非常沉重的故事,却往往戳中人心。可以看得出,《一念无明》是一部非常真诚的作品,如果你是感性的人,带着感情认真去看,那么将是对付出努力的电影人最好的回报。
影帝张家辉评论说,“这个故事随时会发生在我们身上,或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人身上。”希望我们有更多的包容心,去面对这个社会上的少数人,或者是大家眼中的特殊群体,也希望每一位躁郁症患者都能被温柔以待,有面对明日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