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发生在五六十年代,山西南端临汾市的一个叫阜平村的小地方。村里有九个山头,所以以前也叫九原山,交通闭塞,经济相对而言比较滞后,村周围是梯田环绕。村里的老百姓主要靠种田为生,外出打工的基本上没有。大家深信:民以食为天。挨饿过的老百姓,都知道只能先填饱肚子,才好划算其他事情。所以每家每户都是既专心,又认真的种粮食,每年都希望能大丰收。
村里有户这样的人家王学温,自己兄弟五个,媳妇儿王都爱是外村嫁过来的,兄弟姐妹也是五个,家境还不错。但是五六十年代的中国生活水平和质量都比较低下,虽然这个时代的人没有经历过战争,但是中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全国都是贫穷和饥饿的景象,王学温家里也不例外,所以吃什么糠咽菜,野菜是经常有的事。因为只要能填饱肚子,不被饿死,一切就都有机会。村子里都是大队式农耕和生活,四五户人家住一个院子,这家做饭就能看到邻居家的,虽然很挤,但也确实热闹。
王学温是个很有想法的人,为了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他在种田的同时,也学会了一项看家本领-木匠。这在机械化不发达的时代,很是吃香。所以,来家里的朋友也会比较多,经常是街里邻居过来让帮忙拾掇拾掇家伙什,也是比较厉害的技术活。不过真正的朋友其实并不多,有个叫邱建德是其中之一,他有四个儿子,在村子方圆五十里都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不是因为多么有钱,而是兄弟四个就像一个人一样,做什么事情都会商量,都会做好。每次学温提起建德这四个儿子都是赞不绝口。正所谓,兄弟齐心,其利断金。还有一位是叫段天恩。不种田,而是通过把自己这么些年的积蓄,借给别人,赚点利息。也正是因为段天恩重义气,跟王学温聊得来,所以经常会来学温家里喝喝茶,聊聊天。
王学温大儿子王家良,一方面因为是长子,另一方面又能说会道,所以比较招人喜欢。作为长子,家里都希望他能有出息,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只有好好读书才有可能有出息,所以夫妻二人想好好供他读书。家良学习成绩是中等偏上,看来有奔头。夫妻小两口也希望家里的香火上,可以有官府里的人,所以好像看见家里的好日子就在前边了。
不过家良可不这么想,因为从小就憧憬外边的生活,一心只想出去闯荡,早点赚钱,这样才能减轻父母的压力。所以,在高二上半学期的时候,家良辍学了。当王学温知道这个消息后,差点气晕过去,心里一直希望儿子将来会有大出息,不要像自己一样没什么本事,只能靠出卖体力来养家糊口。所以在往后好几个月的时间里,学温都不跟大儿子说话。而家良为了很好地证明自己,因地制宜,跟朋友合开了一个石料加工厂。这是一个赚钱比较快,但同时又有一些危险的事业。就是先用炸药把很大块的石头炸开,然后再让工人用粉碎机粉碎成不同的规格,分好类,最后向乡里销售。家良口才比较好,也比较会来事,所以,生意越做越大,看到儿子这么努力,这么拼,而且事业也不断地好转,渐渐地,王学温对家良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一转眼又是一年开春时,这会全家都做好准备迎接家里的第二个小宝宝,在经历了一番折腾之后,正月二十,王家又添了一个男丁。正值六七十年代,家家户户吃不饱,穿不暖,基本上都会饿肚子。王学温希望儿子衣食无忧,所以取名王和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