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

      好长时间没有静下心来系统的读一本书。前段时间,认识了一群可爱的人儿,他们涉猎广泛,不局限于自己的领域,计算机、金融、文学、厨艺等各方面都很精通。在和他们的接触中,我不禁反思自己,好像一直在说自己忙工作,但是明明下班后也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呀,那时间去哪了呢?也就偶尔跑跑步而已。于是反思自己,给自己列了一个书单,开启了今年的读书计划。

      给自己列的书单中,第一本是《如何阅读一本书》,单从名字上来看,我认为这本书是我阅读其他书的基础,应该用了两周的时间才看完这本书。《如何阅读一本书》豆瓣评分8.3分,是由美国作家莫提默·J. 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著。这本书第一版出版在1940年,目前市面上存有的是1972年两人共同著作,图书馆的书架上是郝明义的翻译版本。全书分为四个篇章,分别是:阅读的层次、阅读的第三个层次、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阅读的最终目标,全书共二十一章。在第一章阅读的活力与艺术中,作者提出我们在阅读时应该主动阅读,在阅读前,应该明白自己阅读的目的是为获得资讯而读还是为求得理解而读,作者认为阅读就是学习,学习分为指导型的学习(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和自我发现型的学习。在第二章阅读的层次中,作者提出阅读的目的决定阅读的方式。阅读的四个层次分别为:基础阅读(初级阅读/基本阅读/初步阅读,一般在小学时完成)、检视阅读(略读)特点在于强调时间,是系统化的略读,第三层次是分析阅读(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分析阅读在追寻理解,第四层次的阅读是主题阅读,又可称为比较阅读。

      第三章: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基础阅读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阅读准备阶段(相当于学前教育或幼儿园的学习经验),第二阶段是认字,相当于一年级的学生。第三个阶段是字汇的增长及对课文的运用,差不多相当于四年级的读写能力,第四个阶段相当于初中毕业时的读写能力。第四章节,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作者在检视阅读时给出的建议是:第一步,先看书名页,如果有序就先看序;第二步,研究目录也,目录页一般有对这本书的基本框架做概括性的解释。第三步,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进行检阅,那第四步就是阅读出版者的介绍;第五步,挑出几个和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学习;第六步是翻翻书,随便阅读一两段,不要太多。在粗浅的阅读时,作者给出一个规则就是:头一次面对一本难度的书时,从头到尾先读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者思索。当谈到阅读的速度时,作者给出的建议是:依照读物的性质和复杂程度,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其实我感觉这句像废话)。第五章,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首先作者提出要在清醒的时候阅读,但是作者不知道的是,其实应该有相当一部分人和我一样,本来很精神,一看无聊的书会困。

      作者指出一个阅读者要提出四个基本问题,第一,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即主题,第二,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第三,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第四,这本书和你有什么关系。关于如何精神的状态阅读,作者也给出一些小tips,例如:画底线,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一道线,在空白处做型号或者其他符号,在空白处编号,在空白处几下其他页码,将关键字或者句子圈出来,在输液的空白处做笔记。此外,作者还讲述了三种做笔记的方法结构笔记、概念笔记、辩证笔记。习惯的力量是伟大的,作者建议通过不断的联系养成阅读的习惯。

      第二篇: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作者认为阅读一本书首先可以通过书名对这本书进行分类,是属于理论型书籍还是实用型书籍,不同类型的书籍阅读方法是不一样的。分析阅读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可以用四个规则来概括(1)依照书本的种类与主题分类;(2)用最简短的句子说出正本书在谈些什么;(3)按照顺序与关系,列出全书的重要部分;(4)找出作者在问的问题或者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1)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2)由最重要的句子,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3)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构架起来;(4)确定作者已经解决的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有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有解决的。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A.智慧理解的一般规则。(1)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框架,也能诠释整本书,否则不要轻易批评;(2)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3)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证明自己区别的出真正的知识和个人观点的不同。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知识错误、不合逻辑、分析和理由是不完整的。

      在第三篇,作者分析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时应采用的方式。分别介绍阅读实用型的书、想象文学、故事、戏剧与诗、历史书、科学与数学、哲学、社会科学等书籍时应采用的方式。

     第四篇,阅读的最终目标。主题阅读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准备阶段,另一个是阅读本身。在准备阶段,首先,针对你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试验性的书目。可参考专家的建议、图书馆目录等,其次,浏览书目上的书,确定哪些与主题相关。在主题阅读阶段,阅读多有第一阶段手机到的书籍。首先,浏览所有在第一阶段被认为与你主题相关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其次,根据主题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呆坐着与你达成共识。再次,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接着界定主要和次要的议题,最后分析这些讨论。阅读与心智共同成长,这本书也与你一起成长。本书的最后,作者列出一系列书单。

阅读完这本书的感受:其实说实话,我不喜欢阅读这类书,我喜欢的是文学类的书籍。当初选择这本书,一是冲着名气比较大,第二,也想学习和对比一下之前自己的阅读方式如何。阅读完这本书还是有成长和收获的。首先,磨了自己的性子,工作以后,很难不看手机,安安静静的看书了。其次,通过学习和对比,自己之前的阅读方式确实存在问题,以前就是拿到一本书,看看主题和自己想要看的契合或者名气比较大,自己就会去读,而且没有侧重点,通读全书,读完之后,过不久就忘记。收获三就是,逼着自己写读后总结和感想,以后回来翻看时,还能回忆起一些内容。第四,激励自己,争取读更多的书,既然已经起步了,那就慢慢往前走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