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记公元前13-前8凡六年事
一、纪事
1.慧星扫日,汉祚将止。
刘骜是赫赫有名的昏君,汉朝第九代皇帝,历史评定“湛于酒色”。导致朝政荒废,最后竟死在赵合德“温柔乡”中。 “骜”这个名字是他爷爷汉宣帝给起的,意思是希望他做刘汉王朝的千里马,结果却成了个笑话。“望子成龙”天子也不例外呀。
刘骜20岁即位,在位27年,死于公元前7年。由于成帝昏庸失政,“赵氏乱内,外家擅朝”,便留下了王莽篡汉的祸根。
刘骜在位期间,天象异端纷呈,地震、日食是春秋时的三倍之多,平均2.5年就发生一次日食,古今罕见。公元前28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的记载。公元前12年夏,《鉴》记“天空无云而雷,有流星从太阳下面划过,直奔东南而去,光耀四面天空,像在下星雨,自下午3点左右至天黑而止,据考证这应该是最详细的哈雷彗星观察记载。
灾害、异象和叛乱频发 ,成帝征求群臣意见。北地太守谷永谶言“成帝承八位皇帝们的功业,正当阳数中的末季,涉三七之节纪即210年的劫数,遭巜无妄》卦的命运,天雷无妄,所以,群灾大异,交错锋起。以此劝诫成帝正君臣之义,收揽外戚权利,远离奸佞小人,减少奢泰,敇劝耕桑,流恩广施,然后这些乱象自然就可以平息”。西汉国祚正好210年,这些儒生的推断不能说完全是迷信或巧合。
2.设立三公制,王莽列其一。公元前8年,廷尉何武上书:丞相独兼三公,政事繁多,又宰相之材今人不及古人,长期造成百事废驰,建议重设三公官职,置大司马官署,取消骠骑将军官职,大司马、大司空俸禄和丞相一样。成帝因王莽首先揭发淳于长的奸恶,赞莽正直忠诚,任命为大司马,时王莽年38岁。王莾既拔出同列,继四位伯父叔父成为首辅大下臣,就想让自己名誉超过前人,遂克己不倦,愈发节俭。聘请各种贤良人才帮助自己处理政事,皇上的赏赐和封国收入都用来养士。莾母亲患病,公卿列侯都派夫人问候病情,莽妻出来迎客,衣裙短不着地,穿着旧布围裙,看见的人初开始以为是奴婢,询问才知是王莽夫人。沽名钓誉就到了这种程度,唐白居易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3.朱云直谏折殿槛,刘向上疏建学堂。
朱云洒脱不羁,孤傲直言。元帝时因忤逆丞相韦玄成,就差一点被下狱杀害,幸亏跑的快,逃脱了。因确有贤才,成帝时又被启用,但终究有前科,仅任槐里县令,算个七品芝麻官。汉成帝让自己的老师张禹当上了光禄大夫,拜为关内侯,公元前25年又升为丞相,赐爵安昌侯。张禹是儒生出身,表面看起来忠厚谨慎,实际上为人圆滑,为相几年没有什么政绩,却大肆敛财,一时间也是权倾朝野。
朱云虽然身为县令,却心系国家,他看到大臣们要么明哲保身,要么贪赃枉法,朝廷政治日趋黑暗,终于忍无可忍,上书求见,当着汉成帝和大臣们的面,慷慨激昂,直抒己见:"当今朝中有许多大臣,上不能辅佐皇上,下不能有益于百姓,皆尸位素餐,拿着国家的俸禄,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请赐我一把尚方斩马剑,把那个最大的奸臣杀了,以警诫其他的官员。"汉成帝一脸疑惑地问他:"你要杀谁?"朱云回答说:"就是安昌侯张禹。"汉成帝一听勃然大怒,就厉声喝斥:"你一个小小的县令,以下犯上,竟敢在朝堂之上侮辱朕的恩师,罪当处死,不可赦免!"随即命人来抓朱云。两个御史遵旨走上前来,拉住朱云就往殿下拖,此时,朱云豁出去了,傲骨凛然,临危不惧,他双手紧紧地抓住殿前的栏槛,御史用力拽,他拼命地奋力挣扎,死也不放手,最后竟把栏槛给拉断了。即便这样,朱云仍大喊:"太好了!我能够和龙逄(páng)、比干在九泉之下交往,也就心满意足了,只是不知道朝廷将来会是个什么样子啊!"
朱云所说的龙逄,是夏朝末年贤臣,因夏桀王暴虐,因多次直谏丢了性命;比干是商纣王时期的忠臣,因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朱云自比这两位忠臣,冒死进谏,把满朝文武官员看得心惊胆颤,瞠目结舌,却都默不作声,汉成帝听了朱云这番话,心里也为之一震。这时,左将军辛庆忌挺身而出,此人品行端正,柔毅敦厚,屡立功勋,颇有威望。他摘掉官帽,解下官印和绶带,在殿前石阶上叩头谏道:"臣闻君仁则臣直,朱云是出了名的狂妄直率,说话不知忌讳,如果他说得对,就不应该处死;说得不对也不要计较当真,应该宽容他,臣愿以一死担保!"说完一个劲地磕头,竟把头叩出血来。汉成帝见此情景,又细品了辛庆忌刚才的一番话,怒气便平息了一些,于是赦免了朱云的死罪。事后,要修理断了的栏槛时,成帝阻止说:"算了,别修了,就把这截栏槛放在那儿,用来表扬直臣吧。"于是,就留下了"朱云折槛"的典故。
后人因以"攀槛""折槛""槛折"等指直谏或形容进谏激烈;以"朱云节""朱云折槛"称颂臣子敢言直谏,具有非凡的气节。
经过这场风波后,朱云离开了官场,回到了乡下,生活俭朴,惬意随心,以教书为业,弟子众多,无论到哪里,都备受敬重,活了七十多岁。临终前交待家人,丧事从简,直接穿身上的衣服入殓,棺材只要容得下身子就行,墓穴够把棺材放进去就行。当时厚葬成风,朱云的遗言一时被传为佳话。
犍为郡有人在水畔得到十六枚古磬,大家都认为是祥瑞之兆。刘向便借机劝元帝在京城设学府,在地方建堂,在学府学堂陈列礼乐器,提倡诵巜雅》巜颂》,推行谦虚揖让,教化天下风气。
刘向,原名刘更生,字子政,沛郡丰邑(今江苏省徐州市)人。汉宗室大臣、文学家,楚元王刘交(汉高祖刘邦异母弟)之玄孙,阳城侯刘德之子,经学家刘歆之父,中国目录学鼻祖。是刘氏正宗,历经宣、元、成、哀四代君王。赤胆忠心,以门荫入仕,起家辇郎。汉宣帝时,授谏大夫、给事中。汉元帝授宗正卿。因反对宦官弘恭、石显,坐罪下狱,免为庶人。汉成帝即位后,出任光禄大夫,改名为“向”,官至中垒校尉,世称刘中垒。期间,成帝感其至诚,多次想任用其为九卿,然而却得不到王氏丶丞相、御史等认可,始终未得升迁。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去世,时年七十二岁。
二、名辞
1.祸起细微,奸生所易:祸患是从细微逐渐发展而来,奸恶是因轻视忽略而产生。
2.尸位素餐:吃空饷不干事之意。
三、典故
朱云折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