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批判性阅读”
一、批判性阅读基于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的三个要点
1.批判性问题
保罗、埃尔德把问题分为三类:事实型问题,原则上只有一个答案的问题;见仁见智的问题,如“你喜欢留什么发型”;判断性问题,这种问题需要推理,而且往往有一个以上的合理答案。批判性思维针对的是判断性问题。
2.系统的推理论证
批判性思维是用推理论证回答问题。
3.评价标准
批判性思维所讲的“评价标准”主要指思维的通用标准。正面的(好的)标准如清晰性、准确性、精确性、相关性、深度、广度、逻辑性、公正性等。反面的(坏的)标准指“思维谬误”或“修辞手法”。思维谬误,即思维的陷阱,指“那些看起来不错,而实际上是错误的思维”。如“草率概率”“倒因为果”“错误类比”“以权威为据”“以无知为据”“黑白思维”“源于愤怒的论证”“众所周知”“相对主义”“以错制错”“转移注意力”“夸张”“含糊其辞”“嘲讽”“颠倒的逻辑”等。
我嫩的教育在这方面是否欠缺。想想学生,保包括成人,有多少人会出现这里所列举的谬误。
二、批判性阅读的适用范围
1.所阅读材料的内容主题在读者的专业或工作领域内,即读者对该内容主题具有较丰富的知识。
2. 所阅读材料的内容主题涉及国民的学习、生活、工作的一般性话题。也就是说,尽管可能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但读者具有与该话题相应的经历和经验。
3. 所阅读材料的内容主题涉及国民关注或理应关心的公共议题。
4.批判性阅读主要适用于论说性文体,尤其劝说性的文本,其主要内容由一些观点、理论、解释、说明,假设推断和组成。
三、批判性阅读的“读法”
批判性阅读的核心问题是“我应该相信他所说的吗?”批判性阅读的关键是分析。“分析指的是找出文本的关键部分,并在理解其含义的基础上重建文本。”
批判性阅读的“读法”:按推论论证的要素找出文本的关键部分并重建文本,借助一系列的“提问策略”,对文章内容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理性地决定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
四、批判性阅读伴随着批判性反思
1.判断和评价要基于理由和论证
批判性阅读的隔音问题是“我应该相信他所说的吗?”批判性阅读,不是“批判”作者,而是理性地决定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
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将注意力从过分关注作者的立场和主张移开,将关注的焦点引向支持某种主张的理由和论据。鲁迅的《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先生就是证明论据不能支持论点。读议论文是,对论据是否能够支持论点其实关注不够。
我们可能会“爱屋及乌”,评价时难免有主观色彩。有时,又会先入为主,从自己的标准出发去做评价。作者在这里提出,我们相信一个说法,不是因为与自己想法吻合,而是其理由和证据使我确信。反之,即使一个说法与自己的想法相异、相对乃至相反,如果其论据和论证无懈可击,也得承认别人说的有道理。
2. 判断和评价要有足够的容纳力。
“我应该相信他说的吗?”还应该“知道问题往往没有明确答案或唯一解决办法。”
我们不能“非黑即白”作评价,不能二元对立。
3.判断和评价有时要暂缓。
在同意和不同意之间我们我们还有第三种选择,承认自己并不是对每件事情都有“同意”和“不同意”的权力。
这点有点出乎意料。自己有时在同意与不同意之间徘徊,原来的确可以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