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页的大标题是《在哪个层级上描述语文能力》,第一个小标题是《在范畴描述的两大原因》,这点也分为两点来阐述:一是过于倚重心理学的现成研究。二是受制于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架构方式。下面就谈谈我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一、语文能力与心理学知识
在一次的中考出题培训中,主讲人就运用了听说读写能力双向网格表,对语文能力进行了描述。这几项能力分别从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来进行考察。比如从阅读的角度来看,比如复述性理解就是考察概括能力。解释性理解,就要求对读物的主要概念做出正确的解释,或者对读物的重要局部和细节的寓意做出解释等。评价性理解,常常考察能够对读物的主要内容从自己的立场做出评价,或者能够对作者的意图、读物的客观价值、得失做出全面的分析评价等。创造性理解,就是就上述内容提出新的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见解等。以我们一线老师的实践来看,这样的提法对我们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是非常好处的,不同的知识提出不同的掌握要求,不同的题型考察不同的知识,同时也考察不同的思维能力,这是心理学与语文相互联系的重要贡献。
二、文体教学的好处
从专家学者的角度来看,可能觉得文体教学有许多不严谨的地方。但是从一线教学的实践来看,文体教学也有许多方便之处,现在的课程标准和教师参考用书,把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已经改称为记叙性文章,说明性文章和议论性文章,这样就相当的严谨了,对初中学生而言,把一个复杂的知识分解为具体的知识点来进行学习,最后再把这些知识点融合成一个综合知识,通过分析和综合两种思维过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的深刻全面,避免了笼统教学模糊理解的坏处。这是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一种权宜之计,从实用性的角度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也不必要去过分深究。到大学阶段的时候,老师们再用更加深刻的说法,全面的说法,稍微一纠正,学生一下子就能够深入理解。在这一点做法上,理科的许多方法值得我们好好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