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BN: 9787543982888
。。内容简介。。
《宇宙》是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长销40年不衰的科普经典,是豆瓣9.5分同名传奇纪录片的姊妹篇。它启发了千万读者的宇宙认知和想象,点燃探索星辰大海的激情。
《宇宙》一书将科学思辨和人文精神结合,从我们身边的锁事追溯到万物的开端,从浩渺的宇宙视角审视人类自身。本书在天文、生物、化学和地理学之间进行“异花授粉”,将科学与历史、艺术、人类学和哲学交织,向我们描述了宇宙了前生今世。
《宇宙》洋溢着科普著作中难得一见的人文关怀,以阔大的宇宙视野,炽热的谦卑之心,对自然、人类的命运发出止不住的关切。仰观宇宙,俯察人生,《宇宙》带来一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养成课。
。。作者简介 。。
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1934—1996),著名天文学家、科普作家。理性思维和浪漫幻想的捍卫者。普利策奖得主,《时代周刊》封面人物,外星智慧交流组织会长,NASA杰出公共服务奖章得主,获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共福利奖章、美国物理教师协会奥斯特奖章,美国天文学会行星科学分会主席,第2709号小行星用“萨根”命名,设计并主导先驱者号“地球名片”和旅行者号“星际唱片”重大太空探索项目。
译者简介
虞北冥,资深科幻、科普译者。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语言文学专业、英国埃塞克斯大学英语文学专业。曾任《科幻世界》杂志译文版编辑,译著有《接触》《玩家1号》《信使》《暗影之年》《洄游》《光影游戏》等。
科学顾问
于浩然,北京师范大学天体物理学博士,厦门大学天文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宇宙学,宇宙大尺度结构的数值模拟。在我国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上进行的中微子宇宙学模拟获得2017年中国天文十大科技进展。
。。精彩短评
#
读完这本《宇宙》,才意识到在群星的城垒之间,我们的星球只是一弯蓝色新月,狂热的种族、宗教或者沙文主义就多少会变得难以为继。旅行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而知识能让我们更豁达!
#
与这些宏伟的天体相比,地球只是一个小小的舞台。人类所有伟大的工程、史诗般的战争和远航都微不足道。那些王侯将相为了他们的野心,不惜牺牲众人的生命,不过想成为一粒沙土上的一个小角落的主人。
#
爱奥尼亚的群星闪耀这一章真是叹为观止,难以想象2500年前能有如此辉煌的觉醒,有趣。
#
宇宙既不仁慈,也不恶毒,只是对我们这些虫子漠不关心。
#
在《古代医学》中,希波克拉底写道:“人们之所以认为癫痫是神罚,只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这种疾病。如果人们把所有不了解的事都归因给神,那神授之物就会多得没完没了。”
引自 第七章 夜空之脊 153
#
大脑不会因为某些部分不够完善,就在演化过程中把它彻底舍弃,用更加现代化的组件替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脑干先被爬虫复合体包围,然后是边缘系统,最后则是大脑皮层。旧有的部分承担了太多的基础功能,无法全部替代。所以虽然大脑的一些部分老旧过时,有时甚至彼此冲突,但人类只能凑合着继续用,这是演化的必然结果。
引自 第十一章 记忆挥之不去 251
#
地球上的所有人都已经成了核武器的人质。我们必须进行自我教育,了解常规武器和核武器的危害,还要教政府也认识到这些事。与此同时,我们也得掌握科学和技术。为了文明延续,它们必不可少。
引自 第十二章 银河百科全书 270
#
就不难看出它们当中哪个更受重一个理性的社会,难道不该把更多资金用在分析和预防战争上,而不是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么?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战争的理解还很浅薄,不过这可能是因为自萨尔贡大帝起,裁军预算就一直处在可有可无的状态。微生物学家和医生为了治愈病人而研究疾病,不会大规模繁殖病菌。我们也应该以同样的态度,去研究战争这种被爱因斯坦叫作“儿童病”的东西。继续放任核武扩散,或者反对核裁军,会让这颗星球上所有生灵的未来都岌可危,无人能够幸免人类若想延续文明,只有依赖智慧和资源来掌控自我命运,避免理查森曲线向右偏转。
引自 第十二章 银河百科全书 270
。。关注朋朋,遇见好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