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义”的意思是积善。谓行事合乎道义。
之于孟子是养气,积善举,存养浩然之气;之于王阳明是天理,除私欲,致得良知。
义在每个人的心里,与生俱来,不需要外求。顺心则顺义则心安,违心则违义则不安。不计较外在的荣辱得失,不做让自己不心安的事,也不做让自己后悔的事,努力地提升境界和修为,这样才能存养浩然之气。
一个人外在的气象不是你的容颜,不是你的才华,而是你传递给别人的温暖和真诚,踏实和善良。山东泰安宁阳人王龙,一个普通的上班族,一个农村走出来的朴实善良的年轻人。不熟悉水性的他,在遇到落水的母子时,出于本能跳水施救,成功救的母子后,自己因体力不支溺水身亡。
王龙的举动是本能之举,是骨子里的善良使然。他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完成了人生的最后一次托举。他用行动向人们传递着人间的大爱,让人间正气成为永恒。
集义要在实践中去体验收集。只读书养不成浩然之气,必须去做事,去实践,在实践中反思沉淀。 读了孔孟,就一定会成为圣贤吗?这样做只能叫义袭。只是汲取了孔孟之意,了解了意思而已,并没有真正去集义。
苏轼与佛印打赌,用七天的时间修炼心境,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于是让仆人对着自己连骂了七天,自认为能够控制好情绪了。于是写了一首诗让仆人送给佛印。
稽首天中天,豪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佛印看了后微微一笑,当即提笔在诗的后面写了两个字:放屁!让仆人将这诗交由苏轼过目。回来之后,苏轼一看,气的是暴跳如雷,破口大骂。
像苏轼这样的大文豪,尚且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何况我们平常人呢?要想真正的修身养性,养成浩然之气,就应在多做事,多磨练,在践行中修心炼性,积聚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