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不想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我的语文成绩没有同组人的好。
对成绩的不那么渴望。这是造成我的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不如别的班级的最重要的原因。在日常教学中,不能接受让学生背诵习题的做法,所以,就不会让学生去背诵阅读理解一类的习题。现在看来,背诵阅读习题,有一定的好处。首先可以规范学生的语言,习题的参考答案往往是比较规范的语言表达。例如: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不规范的答题:议论。规范的答题: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当然阅卷时,老师不会因为这个扣分,但这里隐藏着一个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下,一种知识认知能力的高下。规范的表达,是用一个完整的规范的句子作答,学生清晰的知道这里考察的是表达方式这个知识点。不规范的表达是否具备这些知识和能力,就不得而知了。其他语文老师在这方面做的就很到位,学生的答题卡出来,一个个艺术品似的,字体工整,满满当当,书面整洁,一丝不苟。真的叹为观止。这样的成绩出来能不优秀吗!
所以渴望程度决定了事情的成败。你渴望了,就会想办法;你渴望极了,就会想出各种办法。
现实,还得面对。不然影响的是学生的升学,那样的话,罪过可就大了。
课堂上不能精准的抓住最核心的知识点,连带着语言运用方面训练不到位。这也是造成学生语文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一节课下来,学生说的少,参与的少,动手的少,更别说让学生动脑、训练学生思维的语文活动了。一节课,老师滔滔不绝,面面俱到,结果学生一脸茫然,一无所获。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结果扼杀的是学生的思维。真是罪人。
课堂,还得回归本真,回归文本,老老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交给他们应该掌握的语文知识,到现在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竟然连表达方式都分不清,应该是老师的重大过失。这也充分说明,在一篇又一篇的文本学习中,老师没有对学生进行明确的教学,没有结合具体的语句对学生进行讲解,亦或在学生作文时在这方面没有给予具体的指导。出现这种情况,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老师的教学出现了问题。问题就是对学生学情的把握不准。
面对现实,就无法回避学情。七年级学生,高深的东西理解不了,所以在课堂上不能无目的的拓展延伸,更不能借题发挥式地对学生进行说教。否则,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会很迷茫,老师到底是在上语文课,还是在上思想政治课。
归根到底,要想办法把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教会他们,这是作为一位教师对自己最低的要求。
来日不长,要把每个日子过实;课堂不多,要把每节课上实。
这就是要面对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