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7日学习小结。
本文从草莓的过往经历来谈谈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什么是最稀缺的
李笑来老师在自己的书里把大家拥有的资源分为了三个层级:钱,时间,和注意力。所有的个人事物,基本都可以在这个框架里做出一些解释。
我们上班是在用自己的时间换取钱;我们雇人给家里打扫卫生是在用钱来购买别人的时间从而节省自己的时间。
钱是可以再挣到的;而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会因为你有钱而增加总量(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而注意力又是这一天中你集中精力可以做好事情的短暂时刻。所以,注意力是最稀缺的。
这个世界的商人们最明白这个道理,因为他们知道,谁争取到了大家的注意力,就是争取到了钱。所以,我们看手机的时候,也许并没有意识到,每一个APP,软件,游戏都在拼命的改进,就是希望你的注意力在他们的页面里多停留一刻。
既然,注意力是最稀缺的,那么如何多多争取到一点注意力呢?
我想,就是在那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多的用注意力去做一些有益的事情,姑且我把这部分的注意力叫做“专注力”吧。那么,“专注力”就是更为稀缺的了。因为按照上面的定义,用在游戏里的注意力并不能算作专注力,用在学习里的注意力才能算专注力。
如何培养专注力
前面说到“专注力”是“注意力”的子集,按照上面对专注力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其实用“培养”来搭配“注意力”和“专注力”这两个词是不太合适的。
人的注意力虽然有限,但是也不需要培养,因为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人的注意力会自发的出现。所以用“激发”和“收集”似乎更加合适。
具体怎么做呢?
1.首先,不要去破坏孩子本身具有的“注意力”。不管孩子正在专注做什么,如果不是对人身安全有危害,最好不要轻易的介入和打搅。
比如,孩子在一个人专心的看绘本时,最好不要在旁边不停的问他/她问题,这样是在破坏他/她的“专注力”;孩子在专心的看动画片时,最好也不要不停的在旁边提醒还有几分钟了,这样是在破坏他/她的“注意力”。
只有这样让孩子的“注意力”经常性的、整段时间连续出现,自然就不用发愁他/她的“注意力”不在线了。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已经发现孩子经常“注意力”不集中,除了要排除病理性的原因以外,一定要反思我们家长是否经常性的强行打搅了孩子的专注时刻?
2.按照前面的定义,家长一般肯定希望孩子的“专注力”占“注意力”比例可以高一些。换句话说,就是希望孩子花更多的注意力在有益的事情方面,少一些在有害的事情方面。
上面第一条的意思是,初期不管孩子集中注意力在做有益还是有害的事情,都不要频繁打断,这样可以让孩子养成较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习惯。
3.然后我们再想办法去提高“专注力”的占比。一方面,对于有害的事情(再次强调不能危害孩子的安全),我们虽然在孩子专注的时候不能打断,但是可以事后和孩子多沟通,让这样的事情少发生。
比如家长在家里看电视,孩子可能也就很专注的跟着一起看。这时候家长要做的不是斥责孩子让孩子别看了,而是不要干扰孩子,等他/她的兴趣转向了其他事情以后,把电视关掉。
如果你觉得孩子看电视是有害的事情,那么请家长就不要再在孩子面前频繁看,孩子自然也就看的少了。
4.提高“专注力”的占比的另一方面,是从正面激发孩子的兴趣,多多引导孩子去做那些家长认为有益的事情。
比如,希望孩子多看书,只要你自己多看,孩子一定会多看的。对于玩这种有益的事情,孩子天生就容易有专注力;对于学习这样有益的事情,孩子的专注力就需要家长通过一些方式去引导和激发。
学习专注力的激发
相信大家都知道“10000小时定律”,这个定律是说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
很多人以为只要时间花到了,自然就成了专家。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每天睡6个小时,不到5年就可以成为“睡觉大师”了吗?显然不是。
这10000个小时的学习,是需要不断设立让学习者有点难受,但是通过努力又可以做到的目标,才能完成的。
同样的道理,在激发孩子的学习专注力时,不能让孩子去完成对他/她来说过于难或者过于简单的任务。
过于难了,孩子的专注力无法持续,会失败;过于简单了,孩子的进步会太慢,只能原地踏步。所以,设计的学习方案要难度适当且缓慢增加,然后让孩子慢慢适应,逐步调整。
其实,我这里的文章,就是在记录我和草莓如何通过不断努力去达成这个目的。
下面总结一下草莓今天的学习情况:
语文方面:复习了上面两周的汉字。背会了《秋天》。
数学方面:做了一页加减法计算。
英语方面:学习了英语课本上因为请假落下的一节课,还学了一会字母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