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记得许多人说过“我**方面很差”的话语:小时候,爸爸妈妈说我说:胆小,懦弱,做饭不行,打扫卫生不行,说话办事不行;长大后结婚,丈夫说我:胆子太小,是绝对不能开车的;还遇到过一些当时以为的“权威”,当我就某事跟他们探讨时,对方清楚地说:“这事你不能做,你做了就会***”,那些****的话语,听了可能会让人打寒颤。
曾经,也会惧怕他们的论断,觉得那像是一道魔咒,罩住了自己。其实正是这种“觉得”,给了自己心理暗示,在这方面往往更不敢突破。比如小时候父母说我不擅交际,遇到生人多时,就确实更加会手心冒汗,不敢开口,生怕说错;上初中时,几乎所有老师都会说:“女孩子小学时成绩拔尖很正常,到了初中头脑就比不过男生了。”因为听信类似的话语,总是不自觉地在男生面前矮三分,觉得自己智不如人,怎么努力估计也赶不上别人。
的确,缺乏勇敢精神,不相信自己的人常常被这些虚幻的魔咒罩住,心生恐惧,导致在被预言的方面缺乏锻炼,一直畏首畏尾,反倒让别人一语成戢,坐实了不实结论。
这其实是一个面对恐惧的问题。
对未知的恐惧人人都有。于人类而言,它利弊兼具:因为害怕死亡,它让人们注意饮食规律,保证足够的休息,不被烦事扰心,情绪愉快,从而延年益寿;可当恐惧过大时,它带来的弊端尤为严重:它会束缚人的手脚,让人在某方面彻底变成废人,事实是,生大病的人可能会因为惧怕死亡而以极迅速的速度死去。
那么,怎么面对恐惧?
记得看过一句话:“这世上如果有魔鬼的话,它最怕的不是根本不怕它的人,而是明明惧怕它,却准备与它决一死战的人。”
面对恐惧的最好方法,就是拿出大无畏的勇气,直面它。
我记得小时,自己很害怕黑,这种对黑暗的恐惧一直持续到结婚以后。小时候怕黑可以喊父母陪伴,住校时因为集体宿舍,不行就叫室友,结婚后赖上老公。直到有一段时间,家里养了一条狗,我那时每天上夜班,一直要到十二点才下班,丈夫下班更晚。养过狗的人都知道,狗狗需要每天出去溜一次它才肯大便,不然就宁肯憋着。为了不影响一条无辜生命的健康,我每天晚上下班后,就强壮着胆儿独自一人牵着他在小区里遛个二十分多分钟,偌大的小区,半夜三更,很多时候都是一人一狗的情形。回到家,丈夫还没下班,我就一人洗刷,睡觉。经过了大半年这样“孤军奋战”的生活,对黑暗的恐惧在我的一次次挣扎入睡、牵狗溜达中慢慢走低。终于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从小胆儿贼小的我,在女性中竟被归为“胆儿肥”的一类了!
关于恐惧还有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人过桥,一不小心脚下一滑,眼看就要掉下来,幸亏他机灵,双手一下子抓住了桥面边缘,保住了性命。于是他死死地抓住桥边,不肯松手。有从桥上走过者提醒他:“老兄,你松手吧,你脚都快碰到地面了!放手没事的!”他就是不放。先后路过的几位都这样提醒他,他还是不敢放。就这样死抓了两个小时,累得撑不住了,他只好松开了手。松开的刹那,脚就着地了。他回过神来才发现:嗨,自己刚才着地时,脚尖离地面可不过就是几公分的距离嘛!
恐惧就像脚尖离地的距离,明明只有几公分,很多人却不敢松手。
许多的过度恐惧,不过是幻觉。与其吓垮,不如跟它“开战”:对着它喊一声:你来吧,刀山火海,咱们去走一遭!谁怕谁?!然后寻找方法,不断练习,一点点攻克它。
不擅交际,OK,那就多去接触人群,多说,多练,说错话后吸取教训,记录下来,避免再犯,或者去看有关交际技巧的书,借鉴社交经验,慢慢就进步了;不能开车?报个名去学,然后请人在旁指导,多开开,它就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怎么可能不会?女生到初中后学习不如男生了?那就继续认真、用心地学习,更加努力地学习,三年后让事实来告诉自己和那些人,真相到底是什么!
我感觉,西方有一句谚语是专治恐惧的:practice makes perfect.不断练习,总结心得,孰能生巧,终将打败虚幻的魔咒。我觉得这是不变的事实,给他换一个特别牛掰的词,叫“客观规律”。
而如果,你现在正处于介意权威们一两句“你不行,你某方面就是做不好”的结论中,那只能说明你在这方面需要更多的实践和锻炼去提升自己,破除恐惧。当你坚信了“一切都可以因为练习而变得更好”这个规律时,任何话语的魔咒都不会奈你何。
加油吧!成为勇者的道路上,需要每个人的自我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