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早先少年时(Remember the old days)
大家诚诚恳恳(when everyone was sincere)
说一句 是一句(one's word is one's bond)
清早上火车站(The dawn of the train station)
长街黑暗无行人(the dark street with no sign of pedestrian)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and the steam from the soy-milk stall)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The nightfalls used to come late in the past)
车,马,邮件都慢(Everything was slow, the bike, the horse, and the post)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a lifetime was all but enough to be in love with one)”
——《从前慢》木心
一直觉得写信是一件浪漫的事情,它是需要花费时间与精力的。现代社会的时间金贵、人心浮躁,正是因为在信里面花费的时间,才让信显得用心而宝贵。虽说我有一个称心如意的长期笔友,可谓称心如意实在难得,一是因为我是一个要求很高的人,有时候高到连自己都做不到,起码字要漂亮,文笔要好,二便是和这个笔友长期有话可聊,三观不至于背道而驰或者彼此能够相互包容、相处融洽,如若她的情商与段位高于我甚多,我便不想多强求她与我交流,于她益处便少了许多。可冥冥之中机缘巧合之下,我竟交上了这么一位可亲的笔友。虽来之不易,但我们的通信频率是越来越少,诸怪我琐事繁多,一拖再拖,以致于上个月收到的信到今日都没有回。我想她已盼急,等我写完这个评,便去了却此事。我想一月一封便好,写信是一件极其花费时间的事情。我和我的笔友能坚持多少年尚不可知,我们都没有要对方其他的联系方式,对于彼此,只是一封封信笺,便可长期维持这友谊。只知道她会回信,至于大家的拖延症到什么时候便未可知了。写信比起现如今及时的通讯方式来说,所要暗含的信任与用心是不用口说便已然明确的。所以当我捧起《见信如面》这本情书集子的时候,穿越百年的文字,传达的情愫,在如今看来,当真难能可贵,感人肺腑。
首先,这是一本颜值很高的书,裸脊线装,装帧精美。书封表面印压着手写情书的文字,迎面淡淡的复古风。翻开是暖暖的橙色,温馨可爱。此书收录了翟秋白致杨之华、林觉民致陈意映、陈觉致赵云霄、萧红致萧军等的情书。如若对这些情侣不大熟悉也不着急,每一章的开篇都是对这一章书信往来的情侣的详细介绍以及他们的照片。真实的爱情故事更动人好看,不是吗?后面的信也都附上了当时写信人的手稿,这些书法作品的照片更能让我们感受到当时写信人的心情。下面我来仔细说一说我印象深刻的情侣们与他们的情书。
01 小刺猬与小白象
“鲁迅的一生,若不是许广平,他终将是一个孤独的伟人,一个冷峻严肃的思想先驱;而有了她,他才不光是一位思想的斗士,更成为一个多情的丈夫。”
世人给了大先生太多的偏见,包括我的母亲,他们都指责他丢下妻子侍奉自己的母亲,和另一个没有法律上妻子名义的女人生儿育子。可在我看来,大先生却一点也不渣,好吗?当然不是因为我喜欢他,才这么说的。鲁迅故居我去过多次,时常敬佩于他的人品,满怀对旧中国老百姓命运的忧虑,把冲破铁屋子的重担视为己任,可谓忧国忧民,绝对称得上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好人。
可世上的事情很多都难两全。他的母亲把朱安安排给他的时候,他提出让她放足、读书。可是朱安没有做到,还觉得奇怪无比。大先生对小脚可是深恶痛绝,怎么可能会喜欢她呢?劝不劝诫是我的事,你听不听是你的事。他做了,没有用,都是成年人,自己有自己的思考能力,不听也是自由与选择。这样子的大先生必然和朱安是没有共同语言的,只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许广平先生爱慕鲁迅先生,作为主动的一方,她确实对不起朱安,所以她一直有给朱安寄生活费,待她也极好。我以前一直不是很理解这样子的许广平,只是觉得她真的好勇敢。作为女性,虽然有争取自己的幸福的权利,但是如果爱上了一个有妇之夫,中国女性有一个不知道算不算的上良好的品质叫做“让”。可是她没有忘记他,即使一辈子没有名分,也愿意和他待在一起。直到我读了这本书,才明白“爱情的滋生,是漠漠混混,不知不觉的”。他们是师生,在交流当中渐渐产生了感情,一开始的大先生知道自己有妻室,对这段感情是回避的,可许广平先生依旧没有放弃,她写道:
“不自量也罢,不相当也罢;合法也罢,不合法也罢,这都与我们不相干。”
许广平先生毅然决然追求爱情的勇气让我想到了电影《天使爱美丽》中的女主,我想她也一定胆怯过吧,只是浓浓爱意战胜了一切。想当年孙中山遇到了宋庆龄的时候也想放弃革命事业呢,而跨越在许广平与大先生之间的只是一个鲁迅宁愿大冬天穿薄衣服以受冻来克制自己的情欲也没有碰过的母亲硬塞给他的妻子罢了。我不是为了要洗白谁,连朱安都说,许广平他们是好人。
读着大先生写给爱人的信,就像许广平先生自己所说的那样,“那里没有灿烂的花,没有热恋的情,我们心换着心,为人类工作,携手偕行”,有时候是学术问题的探讨,有时候是生活琐事的分享,虽然除了称谓,好像找不到几句露骨的情话,但字里行间流露着细腻的关怀。一封封信笺诉诸笔墨,我能读出一位民族斗士深沉隽永的感情。
“呜呼先生,十载恩情,毕生知遇,提携体贴,抚盲督注。 有如慈母,或肖严父,师长丈夫,融而为一。 呜呼先生,谁谓茶苦,或甘如饴,唯我寸心,先生庶知。”
每每读到许广平先生在鲁迅逝世十年后写下的《十周年祭》,就会让我想到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名篇《项脊轩志》中的一句话,“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此言之真切,此情之深刻如出一辙。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02 他译莎,我烧饭
“愿恶魔保佑我们,因为他比上帝可爱一些。”
情话我只服莎士比亚译制第一人——朱生豪。谁都没有想到一个性格内向腼腆之人,有如此热忱的内心,写下的情书齁死人,我真的牙疼。读这本书之前,我早已有耳闻“我是宋清如至上主义者”、“醒来觉得甚是爱你”诸如此类情话,可我做的心理准备还是太过于薄弱了,读着情书与故事,还是惊喜连连。
学生时代,相识于诗社,十年恋爱,终成眷属,本身已是佳谈。更甚者是其付诸于笔尖的感情并没有被柴米油盐所消磨,而是历久弥新。才子大多多情,能像朱生豪一样从一而终者甚少。即使在生活极为困苦之时,朱生豪依旧没有放弃译制莎剧的事业。他的一生只做了两件事,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给宋清如写情书。他一生写下了五百四十多封情书,且都是给同一个人。读着他的信,像戏剧一样富有情绪,中西结合的文字,既有汉字的底蕴,又有西方意象的浪漫,还有以“我爱宋清如”打头的打油诗。没有少女不羡慕宋清如吧。
“我想要在茅亭里看雨、假山边看蚂蚁,看蝴蝶恋爱,看蜘蛛结网,看水,看船,看云,看瀑布,看宋清如甜甜地睡觉。”
我待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