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儿童文学家波罗·福克斯说:“当你念书给孩子听,当你把一本书交到孩子手上时,你便带给了孩子无限的人生可能性,你便成为一个启发者。”
绘本:图与文的完美空间
绘本,作为最适合幼儿阅读的书籍而被广泛推广。什么是绘本?怎么选,如何读?借由它,我们该怎样引领孩子进入书香世界呢?林文宝教授就绘本阐述了他的观点,回答了关于早期阅读的问题。
林文宝:台湾台东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兼人文学院院长。近十年来,一直带着他的学生们致力于两岸三地儿童文学领域的对话与切磋,协助推动校园班级读书会和社区阅读活动。曾多次获得文学教育奖、特殊贡献奖等。
问题1:什么是绘本?
林教授:答案很简单,绘本由日文翻译而来,其实指的就是图画故事书,因为这个名称简洁明了,因而大多数人愿意使用它。
绘本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之处,在于它是以图画为主体,配合简单的文字,通过图文结合创造出强烈的视觉效果。这对于识字不多或还不识字的幼儿来说,是最适合阅读的书籍。
问题2:怎么给孩子挑选绘本?
大人替孩子挑选绘本时,首要的诀窍就是摒弃大人惯有的阅读方式,不要先阅读文字,而是先读图。如果在赏心悦目之余,还能从图里面读出故事的端倪,就表示这是一本值得考虑的绘本。
接下来,才是文字的部分。由于小孩子欣赏绘本时,文字对他们而言,不是用眼看,而是用耳听的。所以,大人切忌用“闷不吭声”的方式阅读。大人不妨念出声音,自己聆听。如此一来,才能真正感受到作者要传达的意思意思和文字律动,也能察觉作品中的“文学语言”是否动人心弦,是否合乎孩子的理解程度?
这样具体的方法,大人只要多练习几次,便能得心应手。之后的修炼,就是要靠不断的用心体会,不断地念给孩子听。如此一来,孩子的每一次反应,都会告诉你如何挑选一本好的绘本!
问题3:绘本怎么读来才有趣?
林教授:其实在亲子阅读方面,父母不要总迷信专家的意见,一听专家讲话,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了。这样只有听下来只会越听越不知道该怎么做。
在这里,我只讲几个自己的观点供妈妈们参考:
图画书的最大特色就是朗读
为孩子大声读书,是公认的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最为简易有效的方法。
现在,好多人已经丧失了朗读的能力,越是大人越不爱朗读。其实,为孩子大声读书,在西方已经是一种长期形成的传统了。
阅读就是一种演奏
许多妈妈讲,她们在给孩子读书时往往很困惑,不知道自己理解得是否正确。其实,这种担心完全不必要。文学大师罗兰巴特认为,阅读就如一场演奏,是非常立体的,而且是双向的,所以一种书的读法有很多种。我自己在谈阅读的时候,常常用到“瞎子摸象”这个词。以前人们都认为像“瞎子摸象”一样做事是幼稚与无知的表现,但是今天,这却是阅读中的一个经典概念。一篇文章二十几个人读了,就可能有二十几种不同的读法,这二十几种读法不牵涉到对与不对,只是说明他切入的观点、感受不一样。绘本也是这样:你和孩子的读法不一样,你的孩子和他的孩子的读法不一样。没有统一答案。
所以,当孩子说出他的想法时,我们不要去评价对与不对,而是应该去想他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同样,今天的老师和家长在给孩子读书时,做法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单一,尤其解图的时候,讲的跟别人不一样又有什么关系呢。
别给绘本加入太多的功能
常有妈妈问我,孩子为什么不爱读书。其实,孩子哪里是不爱读书,是不敢读书,是被吓坏的。
大人为什么不会回复到孩子的世界呢?这是因为我们在每一项事物上都加上了太多的太多功能。比如说网络,上去以后你就是找找资料,然后就下来啦。电脑对于成人来讲只是工具而已,好像没有别的意义。阅读也一样,许多成人读书是非常功利化的。
这种功利化的倾向也会被投射到儿童阅读上来。在台湾,幼教界喜欢把绘本教材化。绘本哪能当作教材来阅读呢?当你把一本书当作工具的时候,这本书的价值就不多了。
一本童书,我们不是要看它告诉孩子什么道理,关键问题是看它是否吸引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