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从高三说起。不,要从高二分班说起。
我记得,高二大家在一起上完最后一课的那天下午,天空是非常奇怪的绿色。阴沉,大概下过雨。我走到操场角落沙子那块区域,那里杂草丛生,那里有我之前埋下的一本用铅笔写着心情故事的黑色小本子。我要去把它挖出来。因为我要我的生活有阳光。包住小本子的保鲜袋上都是泥,湿湿的。那张写着我的联系方式的小卡片也还在保鲜袋里。看来让它重见天日的还是我。可惜的是,即使我把小本子挖出来,高三的生活并没有给我一丝阳光的感觉。
现在想想,高三的生活,高三的老师和同学,还有家长,都是非正常状态的。因为有太多错误的概念。错误的认为,要放下学习以外的一切事情才能把学习搞好。错误的认为,高考是最重要的事情。错误的认为,学习好就能上好大学。错误的认为考上好大学,就能找到好工作。错误的认为,找到好工作,就能有好生活。我的心中,有一个以“高三”或者“高考”为中心的核电站,爆炸后,摧毁了我从小学,初中,高一到高二所慢慢建立起来的良好的对生活的感觉,对家的感觉,对世界的感觉。
那样强大的竞争,期待,付出,让我,或者说家长们输不起。我觉得最感动的就是,爸爸当年为我抄化学的纠错题。但讽刺的是,那是我觉得最没有意义的事情。高考就是大家一起做了一件痛苦,伟大而没有意义的事情。结果,当然是不好的。我是一本,调剂到上海理工。朋友中有一些是走出国这条路的。爸爸的朋友中也有孩子出国,爸爸觉得不错。于是他很快的同意了我出国的要求。
之后,在上海理工上了一个学期。因为爸爸说想让我体验一下国内的大学生活。我记得最初是在上海理工南汇校区。报到,我爸妈都没来。我自己走进了灰蒙蒙,破旧的宿舍。从建平到上理南汇,心里落差是极大的。那时的我不知道为什么感受不到家里的爱。也觉得同学之间,没有我期待的感情。总之,这是没有一个让我心情可以停靠的地方和时间。
之后,被我逮到机会可以转到主校区。我立马去了。工商管理中美合作港澳台班。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超级厉害的,也有浑水摸鱼的。大家对教育这件事情似乎都有所埋怨,但又都安顿得挺好。在那期间,我也在积极跟朗阁留学联系。很快就收到各个offer,最后去了SUNY Binghamton,打算读的是5年MBA本硕连读。
上理的第二学期,我就上了一个星期就休学了。在家呆着,跟长长吵架,跟着爸爸跟他的同学们去了马来西亚,西安……到出国之前,那是我的一个空窗期。想象中应该是非常不安和一些恐怖的状态。因为对于陌生的国度,陌生的教育方式,未知的未来,我没有任何概念。但事实是,那个空窗期,我暴躁,易怒,沮丧,我不知道如何去慢慢恢复由“高考”核辐射所给我生活带来的创伤。我要怎样让我的生活变得有阳光起来?我要怎样面对越来越忙的老爸,越来越不理解我的老妈,和越来越不听话的长长。还有,我要怎样找到我生活的意义?高考前的那些美好的臆想,早就飘走了。我变得没有目标,没有期待,没有想法。留学在那时,对于我来说,就是去寻找生活的另外一个缺口。远离家,远离我认识的人。是一个全新的旅程。一个认识自己和探索世界的旅程。
爸爸和果姐把我送到SUNY Binghamton后,安顿好我,走了。我看着他们的背止在宿舍长廊尽头右拐,我在这个国家,现在无亲无故了。我没有刻意去忧伤。因为没有亲人,没有期待,没有束缚,我自由了。我记得orientation后的一个清晨,我坐在宿舍楼下长廊的,长凳上,写日记。“一份内心的宁静,就已经是一份最大的恩赐。”
在SUNY Binghamton的生活是充满尝试,挑战的。我慢慢知道自己究竟能做哪些。刚来的时候,发现虽然在高中每天学习时间那么长,但到了美国却发现真的是什么都不懂。不懂人类学,不懂宇宙,不懂生物,不懂钢琴,不懂历史,不懂心理……好在,学习的能力我是有的。我慢慢的发现自己喜欢的是可以改变人,改变世界的东西。并不是我喜欢掌控感,而是,我感动于人在做出一个改变时的勇气和坚定,以及那种积极意义的选择给人和事物带来的温暖和关怀。在一门写作课中,老师说我对传媒方面很有看法。大概传媒是最强有力的改变人心的社会力量吧。我又喜欢有创意的事情。于是,果断转学广告,(其实是传媒)。
大一的春假,我和思怡来到波士顿。我想要看看我理想中的传媒学院究竟是怎样。有COM的同学带着我里里外外的参观了传媒学院。有两个studio,好多MAC,小教室,好多电影海报,好多摄影作品,好多杂志报纸。那个感觉对了。学习不仅仅是一个接收的过程,更是一个创作的过程。但是,我害怕了,如果Boston University录取我,我能学下来吗?他们看起来都太专业了。我什么都不会。不懂adobe,不懂制作,甚至不懂怎么写一篇很好的paper.但现在我确定了一件事情,我有目标了。我申请了转学。申请了4个学校。
来美国后的第一个暑假,我记得是5月中旬,我又来到了Boston,来上BU的暑期课程。当时学校是否录取我还没有结论。如果BU收了我,我接着上下去。若是BU没有录取我,我也获得这样一次在理想的学校里学习的机会。那个暑假的波士顿特别的炎热。我现在还能回想起我的皮肤被太阳烤得通红,应该把黑色小本子带来美国的。我奔走在ISSO,Housing,administration...各个office之间,汗印湿了T恤。那时,刚好是commencement weekend,毕业周。我坐在波士顿的地铁上,B line,贯穿BU整个校园。我旁边坐着穿着红色学士服的毕业生,他们拿着毕业册。我记得是COM的,谈论这谁谁谁也毕业了。笑声很快乐。我在心底暗暗想,三年后,若是我的名字也能在那本名册上该多好。我也穿上红色的学士服,我也在地铁上和朋友有说有笑。最难以忘怀的是,在GSU地下室拍ID照片。我坐在椅子上,整理了又整理。拍照的人刚好在忙,我对着镜子,照了又照,后面的美国学生看着我大概觉得很奇怪。但我知道,这是对自己下决心的时刻。给自己又一个新开始的时刻。
暑假课上了一大半后,BU终于给我回复,我成功从SUNY Binghamton转到Boston University.其实,申请的几所学校全部录取了。但选择BU是毫无疑问的。但之后的路,走得是非常艰辛的。首先,我发现暑假上的有一门课,我是拿不下来的。theory and practice of mass communication.教授教得非常好。思路清晰,语速极快,有案例分析,group project。很全面,学得很彻底。老师来自台湾。我在只剩下差不多3个星期课的时候,withdraw了。那个时候上那门课确实太早了。我对传媒还什么都不知道。另外一门intro to advetising,认识了来自香港的好朋友,给我很大帮助,我也让她的国语进步不少。
在BU的第一个学期过得更加艰辛。上了基础的writing for mass communication.第一个assignment是写news release.课堂讨论时,老师说好。结果是C,老师问我你是不是确定要上这门课。还问我之前学校上写作课拿什么grade,我说A,她一副不敢相信的表情。我的心理压力空前巨大。另外一门非传媒学院的写作课,上得也很辛苦。老师本身是作家。我们要读小说,写论文,跟小说作者直接交流。课上要读自己的论文或者创作一个你的小说的片段。压力山大。又不停去writing center。好在tutor都非常nice. cultural anthropology课上,我完全听不懂老师讲的东西。语言仅仅是原因的一小部分。最重要的是对这门课的生疏,我们从来没有关注过这方面。什么计时方式,社会的发展,什么……shit,我已经不太记得我究竟学了什么了。我直接跟老师说我听不懂你在讲什么。老师很无奈。但,她是个好老师,好多美国学生喜欢她。另外一门美国历史,还要糟糕。你跟我讲中文版的我也也不会懂。还要分析什么historical significance. 好在,问美国同学借了她的笔记。第一个学期下来我的GPA迅速的降到2.87。在Binghamton的时候,我是3.65。因为那里上的都是econ, calculus, esl,当然还有骑马,画画……。总之,容易的课都上过了,而转学又不能转学分。所以我接下来算学分的,都是对我有难度的。认识到这个事实之后,我很沮丧。但只有发奋图强,还有苦中作乐。
BU的第二个学期,我学着去接受,然后慢慢享受。我有机会上到更有意思的课。上了design and new media, japanese, golf, ice skating, literature and arts of film, research in mass communication.于是,我会用photoshop, illustrator, InDesign,会あいうえお,能挥杆,能溜冰,看得懂电影,做得了research了。但学习的过程并不是非常好过的,因为接触东西全部是新的。不过,因为是喜欢的东西,挑战过后,更有成就感。记得literature and arts of film,最后一天考完,老师把我叫住。他怀疑我最后一片paper不是自己写的,因为比第一篇写得好很多。我还以为最后一篇会分多高,结果还不是一个B+.但,他的怀疑,对我来说,是莫大的肯定。溜冰最后一节课,我摔跤了,脸擦地,不过之后,我敢带着长长在溜冰场随意溜了。一个学期结束后,GPA还是一个disaster.GPA的算成绩的方式就是一旦它低入谷底,要再上来,就无比困难。因为你后上的每一门课在GPA占的比重是越来越小。但,我更看重的是我的收获。
渐渐我发现我若是暑假多上课,能够提前一年毕业甚至minor一个business administration,商科方向,一直是爸爸期待我学习的。在国内耽搁了一年时间,始终让我心中不爽。于是,暑假我先在BU上了一个summer term,又回上海在华师大SIE上了3门general course.就等于我一个暑假上的课比别人一个学期上的还多。当然,那个暑假我过得很辛苦。不过,我过来了。
BU的第二年,我上了SM299,这是一门要minor在school of management必上的课。一个半星期后,我果断的断了我学商的念头,即便只是个minor.我真的是不喜欢,也不擅长。而且我觉得学得也没用。取而代之,我上了video production for mass communication.我们学了怎么用摄像机,拍了两个短篇,我相信你们当中有人已经看过。很粗糙,但是做的过程很有趣。我们还学了怎么做一个talk show.,怎么在操作室,切镜头,倒数,加字母,加音乐,现场主持,stage manager……总之一切talk show需要涉及的各个环节,我们每个学生都要走一遍。我在那门课看到了最尴尬的自己。当我采访别人的时候,我最后几秒时间,我失语了。整个studio,包括控制室的十几个人,注视着我,那几秒是世界上最长的时间了。我也异想天开的展望了两年后的自己。那时,还在上basics for photography,于是,别人在采访我的时候,我把访谈设定在两年后的我,出了自己的摄影集,像是几米的绘本,文字加图,但不是手绘,而是摄影照片。或许哪天那会成真。
摄影,给我展开了另外一种生活的可能。完全的浪漫主义。然后,第二个学期的摄影课立马否定了这样的看法。其实就是刚过去的这个学期,我上了journalism department的multimedia for photojournalism的课,老师是个有意思的人,但是那种我不喜欢的有意思的人。他本可以把一些东西讲得更清晰,更直接,更容易懂。我是班上唯一一个不是photojournalism专业的人。我的专业是communication concentration on advertising. 我没有新闻人的那种感觉。我喜欢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感情的交流。我想老师想要培养的是,新闻是记录真实,丑陋的,尴尬的,什么样的都好,重要的是在记录。因为真实,所以有影响力。我同意,但是又有点不同意。一言难尽。但老师对于我作品的某些不认同,让我觉得我跟别人不一样的可贵之处。
我还上了advanced design and new media.对于我在AdLab做的事情有些帮助。很多课,都是相关的。design and new media 和multimedia for photojournalism都涉及到dreamweaver,一个用iMovie,一个用Final cut pro.对设计的需求更是无处不在。至此,我的GPA慢慢有了起色。但我想,那个不重要了。关键是,我学到了我想学的东西。我有了想法,有了对学习和生活的感觉。最关键的是我有了我的“阳光”。
创业的想法最初只是一个小小的project.那时刚接触photoshop, illustrator, indesign,也知道PSA是怎么回事。想做的就是让人们的生活有梦想,有爱。让大家都找到自己的阳光。我零零碎碎的想了一些可以做的事情。后来,MediaStorm的创办人来学校讲座,谈到multimedia storytelling,我又在multimedia for photojournalism课上学会了如何做multimedia storytelling,且我热爱摄影,也喜欢视频。于是,我慢慢觉得小小的project可以做成一个campaign或者发起一个movement.然后,又学到了如何制作网站,于是,我觉得可以建立自己的平台,做一个网站,把我想要做的各个projects,campaign放在那个平台上,用拥有最大的涉及面的媒体去影响最多的人。
我的梦想的成长之路,断断续续,期间跟很多人谈,有的不理解,有的理解。但理解分很多种,观望的是大多数,让我觉得能一起做事的不多,能给我力量的就更少了。但不管怎样,梦想是自己的事情。去实现梦想,大概是我最大的阳光。
时间很快,又是五月份,commencement weekend.我离开家的时候强烈甚至强迫老爸来参加毕业典礼。但听到干妈妈说爸爸身体的疲劳,工作的压力。我不忍心让爸爸舟车劳顿了。怎么样不是毕业呢?没必要跟他炫耀我毕业了。爸爸一直都以我为豪的。他对我梦想的支持和理解,已经让我很感动了。但我只是为他错过了我的成长而感到惋惜。毕竟,这是一个见证的时刻。特别是看到两万五千多人的毕业场景的时候,若是那两万五千多人中,有一个最重要的人与你相关,那是另外一种感觉。不过,有好多朋友来参加了我的毕业典礼,很开心,很欣慰。
commencement guest speaker是谷歌创始人。说don't fear to fail, but don't fear to succeed either!世界是谁的世界?有太多厉害的人在运转着世界。但,你的世界是你的世界,你是主宰你的世界的人。say yes to yourself. COM的commencement给我的震撼更大。世界就在脚下。走出来,就是自己的人生。两年前的五月份,我在地铁上,在GSU地下室,给自己下的决心,现在我实现了。
毕业典礼后的第五天,我现在在洛杉矶,BU的LA intern program.我当初放弃了浸会的研究生offer来的。这几天都在面试。全部是unpaid intern。但都是特别好的机会。可以直接跟director/producer工作,给你工作的自由,你看得到你做的东西的成果,而不是去一家大公司打杂。这五天对各个公司的background research和被interview感受就是,我也可以开他们那样的公司。我理解的创业就是有一个好的想法,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找一群能一起工作的人,然后有热情,有动力的做下去。我也可以去上海的各大高校去招unpaid实习生。
Hollywood,洛杉矶。待两个多月。我对传媒,梦想,创业的理解可能又会有变化了。梦想的成长之路本身也是慢慢认识和完善自我的过程。我期待着。
三年的美国学习生活,收获很多,写写只是这样一篇几千字的日志,但真正去体会,走过来,是超越这几千字的感动。
写的时候,思绪被打断几次。最近都太忙,只能做这样简单的记录。不然太多珍贵的感受都要被遗忘和忽略了。找机会再修改吧。
20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