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201星期五
孩子一生必经的两个叛逆期,你一定要这样管!
很多孩子在经历叛逆期时,父母会觉得他们无论思想言论还是行为举止都有些奇怪,甚至有点不可理喻,不知该如何应对。
如果各位家长有类似的经历,不妨认真看看今天这篇文章,虽然有些长,但相信一定会给各位带来不少启发。
7-9岁:当矛遇上了盾,第一“反抗”期
对于矛和盾来说,两者属于进攻和防御工具。此时如果把家长比喻成“矛”的话也未尝不可。
家长之“矛”一般都会体现在试图改变,甚至打破孩子的很多毛病或者坏习惯方面。
比如有一些孩子对学习逐渐不感兴趣时,家长便想着办法想解决这种现象,先是说教,当说教不起作用时便批评,当批评也不起作用时,便会动用武力,企图用强力来改变孩子。
再看看孩子们心理防御之“盾”吧。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思想在逐步走向独立,特别是小学二、三年级的孩子们,此时已经有强烈的独立的思想意识,当思想有独立意识时,行动的独立便会逐渐表现出来。
比如,孩子们经常会放学在路上和同伴玩儿,回到家写完作业后,也会急不可待地去楼下找小伙伴去玩儿,周末更是如此。
当很多家长看到孩子如此疯狂地玩儿后,自然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气在肺腑之上。
于是家长们便会阻止孩子去玩儿,或者把孩子关在家里写作业,不允许随便出去玩儿,不允许看电视,不允许用电脑。
结果呢,当孩子感觉到自己没有自由时,在父母的严格的督促之下,也只好不情愿地呆在家里。
没有自由和活泼做为吸引和动力的学习,也只是流于形式,于是便可以看到很多孩子边写作业边玩儿,这还不算,作业中经常会发现有错误,字也会写的很潦草,橡皮擦留下的痕迹让作业总显得邋里邋遢。
20190202(星期六)
孩子们为什么会在心里逐渐构起了防御之“盾”呢?
最关键有以下几点,被很多家长忽略掉了,甚至根本不知道这是孩子所需要的。
1. 孩子是在玩耍中让自发性得到成长的
小学二、三年级,这一阶段还被称为“小团伙时代”。相互投机的孩子们组成“党徒”在一起疯来吵去,或跑到老远的地方去玩耍。
这是孩子确立自我的关键时期。如果缺乏对孩子心理了解的话,就很容易去片面地限制孩子的自由。
当孩子感觉到自己不自由时,第一反应就是反抗,表现出来的行为,诸如:
顶嘴,父母让这样,孩子偏不,并且会说出一大堆理由。
或者有的孩子在反抗无果的情况下,干脆就沉默下来,用不说话来反抗。
这样一来,亲子沟通关系就急转直下,让家长有些束手无策了。
如果家里有这样的孩子,请家长首先要思考一下了,你是否过度地限制孩子玩耍这一天性和自由,如果有,就需要我们的家长赶快解除紧紧束缚孩子自由心灵的绳索。
20190203(星期日)
2. 培养孩子的学习意愿
孩子缺乏自己思考的能力,家长应该反省一下,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还是在于前期的发展受阻,而不能简单归于孩子自身。
更不要用打击性、诱导性的言语来说教孩子,比如“不好好学习,大了只能捡破烂了”,“不学习就没有好出路”,“孩子,父母都是为了你好呀”等等,这种说教反而更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甚至反抗心理,或者出现对于目的的错误判断。
“无言之行”比空洞的说教更具说服力,给孩子创造一个“学习”的氛围,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孩子学习的意愿就逐渐形成了。
如果想提高孩子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家长必须要明确告诉孩子:你自己的时间由你来支配,爸爸和妈妈不会每天限制你,督促你,因为学习是你自己的事儿,玩儿也是你自己的事儿,一样重要!
对于学习和写作业,是你每天必须要完成的事儿,因为明天老师要检查你的课外作业。
但是如果你每天及时、认真完成作业,你就会获得更多玩儿的时间,否则你的拖拉和磨蹭只会让你学也学不好,玩儿也玩不尽兴。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做时间成本计算,让孩子明白他用在学习上的时间有多少,花在玩儿上的时间有多少。
让孩子在对比中通过效率提高来减少学习时间,增加用在娱乐和玩耍上的时间,这样就会增加孩子对待学习的积极性。